来源:台海网

银华机械智慧工厂实现5G+自动化加工。

国投智能凭借AI技术打造“美亚鉴真”系列应用,鉴别AI“换脸”诈骗。

虚拟数字人和机器人“人社-小智”实现全天候、即时响应。
台海网4月18日讯(导报记者 昌利君 陈婧琳 沈华玲 文/图)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名第10;全市共69个算法通过国家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占全省比重75%;2024年,全市人工智能研发及应用企业459家,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336亿元……这一串串亮眼数据,是厦门人工智能产业交出的新“答卷”。
抢抓人工智能新机遇,是各大城市产业竞争的关键。厦门立足现有技术能力和应用场景,积极组织开展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加快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在城市治理、医疗健康、文创旅游等领域推出了一批应用场景,让AI赋能千行百业。
连日来,导报记者与20多家中央、省、市主要新闻媒体以及境外新闻媒体记者走进厦门人工智能领域硬核企业,解码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技术突围大模型竞技场上的“厦门制造”
一张原本静态的美女图,通过思源大模型“点静为动”,瞬间灵动……在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由厦大自主研发的思源大模型打破人们对AI技术的传统认知。
“思源大模型可以同时处理图像、文本、音频等多模态的数据,拥有高效的定制和部署能力,堪称‘专业助手’。”该研究院2023级博士生吴宇航介绍。目前,该模型已成功落地厦门市数字规划中心政策咨询问答、12345热线辅助问答,以及数字人创作等项目,显著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推动内容创作与电商平台发展。
思源大模型是厦大人工智能学科成果的缩影。厦大科技处处长兼人工智能研究院负责人纪荣嵘教授表示,目前研究院已建成“人工智能感知与计算科学装置”,构建了大规模计算集群,在社交网络计算、人工智能芯片、多媒体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形成鲜明研究特色。
在厦门众多高科技企业中,务实创新理念尽显。随着人工智能迅猛发展,AI“换脸”诈骗等深度伪造技术滥用问题频现,国投智能精准出击,凭借AI技术打造“美亚鉴真”系列应用,成为用户识别AI生成内容的“鉴真帮手”。
“AI换脸或大模型生成的视频图像,AI创作的文本,它都能精准鉴别,快速分析并给出结果。”国投智能副总经理栾江霞介绍,2023年,国投智能发布国内首个公共安全领域大模型“天擎”,2024年推行“ALL in AI”战略,组建人工智能研究院,还参与起草16项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承担多项国家级人工智能安全重大任务。
上传自拍照并选择服装,几秒就能完成“AI换装”。这是国内首个视觉影像领域大模型,来自厦门美图网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美图发布自研美图奇想大模型,利用精准衣服分割与人体骨骼识别技术,训练不同衣服模型,使美颜相机AI换装在业内领先。过去一年,美图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59.2%。今年2月,美颜相机登上12个国家和地区App Store总榜,新增超2000万海外用户。作为AI影像领域的先行者,美图正以奇想大模型为基础,积极部署调用其他优质模型形成优势互补,推动AI影像赋能更多场景。
智造蝶变传统产业驶入AI“快车道”
无人机械手、无纸化作业、厂内5G全覆盖……在厦门银华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器的有序运转声与以往不同,智能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在可视化物料分拣区域,工人熟练操作,系统精准引导。“以前找物料特别费劲,拣货全凭经验。现在有了智能系统,物料位置清晰可见,还能看灯拣货,实现‘货找人’,工作轻松很多。”工作人员林义腾笑着说。
银华机械是国内主要液压油缸生产基地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设备、环卫设备、高空作业平台等领域。2023年银华机械完成了5G智慧工厂建设,通过数字化连接“人-机-料-法-环”,数据驱动生产运营协同,提升生产效率及管理,涵盖了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运营管理三大关键领域,涉及5G专网、5G+工业数采、5G+MES系统、5G+仓库亮灯系统、5G+生产运营调度平台、5G+产线数字孪生等应用场景,同时也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部署建设车间安全生产AI监测系统。这些应用场景的集成与应用,共同构成了银华机械数字化转型的强大引擎,为厦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云”,在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的金龙数字展厅,智慧交通的未来近在眼前。全球首款L4级自动驾驶电动巴士“金龙阿波龙”带来智慧交通的无限可能。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让它拥有了“火眼金睛”和“顺风耳”——在行驶过程中,车辆、道路和云端系统构建起一个高效协同的智能网络,能够实时感知周围环境,无论是隐藏在暗处的障碍物,还是突然出现的交通状况,都逃不过它的“法眼”。
据介绍,近年来,金龙汽车紧跟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推进自动驾驶产品“1+N”系列的研发,满足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在重庆、福州、厦门等城市已实现落地,为群众带来更加智慧便捷的出行体验。
赋能生活解锁智慧民生“新场景”
“您好,我是人社小智,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人社办事大厅,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陈叶娴刚走近智能机器人,便听到一声亲切问候。“通过AI机器人了解政策后,我就能马上办理业务,节约了窗口办理的等待叫号时间,实现了即问即办。”办完业务,陈叶娴赞不绝口。
据介绍,虚拟数字人和机器人“人社-小智”于去年10月正式上线,它不仅具备常用知识问答、政策宣传视频、边聊边办等功能,市民还可以向它咨询人社政策和办事指南。如今,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小智”具备更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能依托知识库内容检索给出答案,还可以根据群众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思考理解,迅速给出精准答案。
早在2021年,厦门市人社局就紧跟AI智能浪潮,开发了智能语音机器人客服系统,设立40个AI坐席,提升12333服务能力;2022年推出“人机协同”智能语音咨询服务,实现人社电话咨询“零等待”;2023年引入可信可控大模型,借助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技术,快速解答群众问题,实现全天候、即时响应。
AI也能当陪诊师了!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有一位具备“主动感知+AR导航”的“AI陪诊师”——智能客服系统,实现从挂号、排队、检查、取药、院内引导到正确传达医嘱的全流程服务。“当医生开具处方后,系统自动推送取药窗口导航和用药说明,患者通过医院公众号登录智能客服系统即可查看药物相互作用预警。”第一医院客服部主任刘华峰介绍,“AI陪诊师”的上线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也大大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此外,医院还引入了AI来辅助病历系统和影像报告,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提供更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放眼未来,AI正解锁更多智慧民生“新场景”,成为提升百姓生活质量、推动社会进步的新引擎,一步步让“智慧图景”变为“幸福实景”。
*******************************************************
【台海网报料渠道】
邮箱:taihainet@163.com
报料、登报、维权、内容合作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