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汽车装上南昌造“最强大脑”——探访(同济大学)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技术创新之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3 11:43:00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猛、潜力大,为我国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目前,我市汽车产业正经历着从“制造”到“智造”的深刻蜕变。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南昌拥有江铃集团等龙头企业,近年来更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形成了从核心零部件到整车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为给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添砖加瓦,(同济大学)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以下简称“汽研院”)坚持攻克各类研发难题,以智能驾驶系统为核心,为新能源汽车装上“中国大脑”,用技术突破的星火之光,照亮国产崛起的燎原之路。

破局之路,让“神经传导”通道自主可控

日前,记者来到(同济大学)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智驾网联所(以下简称“智驾网联所”),深入探访其智能汽车产业链背后的技术突破情况。

上午9点30分左右,在智驾网联所的办公区,展陈着一辆看似普通的智能小车模型,车身上蓝色圆柱体装置格外醒目。“这是我们团队最早研发的智能驾驶系统原型,堪称汽车‘大脑’的雏形。”智驾网联所所长万川的介绍揭开了它的特殊意义——这个看似简单的装置,承载着团队从0到1的突破,更见证了国产智能驾驶系统从实验室走向量产车的艰辛历程。

智能驾驶系统必须要进行高速、高带宽的数据传输。作为一种重量很轻的介质,车载以太网不但能够显著降低重量与成本,更能够为车载网络提供高安全特性和稳定性能,是推动实现车联网的重要技术之一。

“2023年前,车载以太网技术被国外厂商牢牢攥在手里,单次开发所需的费用数额相当高,这对正处转型期的国产车企来说,简直是‘卡脖子’的枷锁。”在智驾网联所网络实验室内,万川回忆起那段艰难岁月。

“必须让中国汽车‘大脑’装上‘江西技术’”的信念,智驾网联所在车载以太网领域打响了攻坚战。没有现成的技术手册,就从底层协议开始自主编写;缺乏测试设备,就联合国内相关企业开发测试机柜;国外厂商封锁数据接口,就逆向推导建立兼容模型……团队终于研发出国产车载以太网系统并投入市场使用。

“当国外厂商发现我国的自主研发时,车载以太网技术的授权费用,较以往有了显著下降,实现了从高位到低位的大幅回落。”万川的话语中带着自豪。这一突破不仅降低了车企的研发成本,更推动了国产智能汽车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如今,搭载该技术的新能源车型,数据传输速率有效提升,为智能驾驶“大脑”提供了更快的“神经传导”通道。

千锤百炼,筑牢“大脑”可靠性基石

“神经传导”通道畅通后,智驾网联所便将重心投入到对搭载车载以太网技术后整车运行的诊断中。

在智驾网联所,各色线路与精密仪器交织成严谨的科研网络。“这里就得‘乱中有序’,研发本身就是在试错中逼近真理。”一位研究员笑着解释道。在一张堆满测试报告的工位前,屏幕上跳动的数据记录着信号的响应时间,研究员聚精会神地分析着每一条曲线:“汽车的‘大脑’容不得丝毫懈怠,手机卡顿或许只是小麻烦,但自动驾驶系统的延迟可能危及生命。我们要把指令响应时间压缩到纳秒级,让每一次决策都快如闪电。”

这样的严苛标准贯穿于研发全流程。从车灯闪烁的毫秒级同步,到自动驾驶时复杂环境的判断,每一个细节都要经过成千上万次验证。“枯燥吗?当然,但这是‘大脑’可靠性的基石。”万川指着一份厚厚的测试报告说,正是这些看似重复的工作,让国产电子电器架构系统的故障率持续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科技是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赋能,它可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更重要的是,科技真正提升了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性价比和国际竞争力,让我们的车可以开往更大的天地。”在网联实验室内,记者见到了智能网联终端自动化测试系统,这台两米高的长方体机器全天运转,对于系统中一个小功能的测试都要达到上万次,这样的机器,在江铃集团有三十余台,它们是新能源汽车行驶安全的有力保障,提升了汽车运行的安全性。

依托南昌汽车产业的深厚积淀,汽研院将实验室成果与本地制造需求深度融合。在自主研发方面,汽研院联合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国产电子电器架构系统,解决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控制系统领域的数个“卡脖子”问题,填补了科技上的相关空白。

同时,依托EMC实验室等平台,提供整车及零部件测试服务,解决传统汽车测试流程多、效率低、损耗高的问题,通过系统测试,极大缩短工期,提高了新品推出的质量和效率,在此技术的加持下,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款新型新能源SUV即将实现量产。随着越来越多车型搭载“江西技术”,制造成本降低、响应速度更快,让“南昌智造”的“大脑”既聪明又可靠。

智驾网联所是汽研院业务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汽研院积极探索成果转化孵化新机制,已成立全资的同汽研平台公司以及济铃科技(新能源)、同铃科技(智能驾驶)、同岩新材(新材料)三家子公司。目前,汽研院主要研究EMC电磁兼容、整车高性能环模排放等,相关业务现已投入运营。

作为同济大学与南昌市政府的共建机构,汽研院依托高校科研力量和地方产业需求,一直注重本地化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以“前瞻技术课题”为载体的高层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新模式。三年来,联合同济大学为江铃集团培养了12名工程博士、150名工程硕士。

相关文章
为中国汽车装上南昌造“最强大脑”——探访(同济大学)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技术创新之路

为中国汽车装上南昌造“最强大脑”——探访(同济大学)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技术创新之路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猛、潜力大,为我国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目前,我市汽车产业正经历着从“制造”到“智造”的深刻蜕变。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南昌拥有江铃集团等龙头企业,近年来更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形成了从核心零部件到整车制造的完整产业链。为给我国

2025-07-23 11:43:00

​投融界解读循环经济:二手货撑起万亿市场

​投融界解读循环经济:二手货撑起万亿市场

在当今时代,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二手商品交易、租赁服务等循环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深刻重塑着我们的经济格局与生活方式。数据显示,自2020年起,中国二手商品交易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元,且预计到2025年将攀升至3万亿元以上。众多年轻人成为这一领域的主力军,他们秉持“该省省,该花花”的消

2025-07-16 00:04:00

中汽协付炳锋:汽车产业需回归良性竞争轨道

中汽协付炳锋:汽车产业需回归良性竞争轨道

中经记者 陈茂利 张硕 上海报道“真正的竞争优势最终依靠价值创造,需要车企从技术创新、产品品质、用户体验、品牌文化等维度发力。新能源汽车不能只做‘量的冠军’,更要成为‘质的标杆’。只有市场从价格驱动转向价值驱动,中国汽车才能真正赢得未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

2025-07-14 10:06:00

华友钴业中报预喜最高盈利28亿 三年投44.5亿研发一体化优势释放

华友钴业中报预喜最高盈利28亿 三年投44.5亿研发一体化优势释放

长江商报消息一体化优势持续释放效能,华友钴业(603799.SH)上半年业绩预喜。7月7日晚间,华友钴业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6亿元到28亿元,同比增加55.62%到67.59%。业绩预增主要受益于公司产业一体化经营优势的持续释放、钴价的回升、公司管理变革

2025-07-09 10:13:00

天然泳场人气爆棚!“江滩戏水+城市漫游”成现象级话题

天然泳场人气爆棚!“江滩戏水+城市漫游”成现象级话题

自6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南昌赣江“两滩七湾”天然泳场,已在盛夏里度过了两周时光。这个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凭借独有的江滩风情、完备设施和亲水的特色,迅速跃升为南昌夏日最热门的消暑地,两周来人气高涨,源源不断的市民与游客涌向这里,为赣江岸边注入了蓬勃活力。江滩之上涌动盛夏活力7月5日16时许,

2025-07-07 14:37:00

残特奥会设智能辅具展示体验区,获运动员关注

残特奥会设智能辅具展示体验区,获运动员关注

Transparency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如火如荼进行中。在中海凯骊酒店一楼,设置了深圳市东部(龙岗)辅助器具智慧体验中心独立展示体验区域,重点展示了创维助听器、强脑科技智能仿生手、运动助力机器人、诺尔康人工耳蜗、AI健康镜、外骨骼机器人和各式智能轮椅等前沿科技辅具产

2025-07-06 20:05:00

赣江新区65岁以上老人可电召需求响应式公交

赣江新区65岁以上老人可电召需求响应式公交

7月1日起,赣江新区老年群体出行再添新便利!南昌公交创新服务模式,正式推出敬老爱老电话约车功能,65岁以上老年人可通过拨打公交服务热线电召需求响应式公交,享受 “一键预约、便捷出行”的贴心服务。据了解,考虑到部分老年人未持有智能手机或不熟悉扫码操作等情况,南昌公交聚焦老年群体出行需求,在赣江新区试点

2025-07-02 11:07:00

山晚调查丨扫地机成交暴增350%!智能家电让“躺平”家务成真?

山晚调查丨扫地机成交暴增350%!智能家电让“躺平”家务成真?

从会认路的扫地机器人,到能“听懂人话”的智能音箱;从可以“飞檐走壁”的擦玻璃机器人,再到会自己炒菜的厨房神器……这些黑科技产品不仅承包了人们的家务,也让懒人经济火了起来。连日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走访多个家电商场,发现智能化电器无处不在,而这对家政行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智能家电市场火爆“好歹都

2025-07-01 12: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