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肚子好痛!”
凌晨两点半,家住泉州、今年12岁的小杰(化名)蜷缩在床上,额头上布满冷汗,双手紧紧捂住会阴部。谁都想不到,这个看似普通的“腹痛”,竟是一场生死营救的开端。
听到儿子的呼喊,小杰妈妈慌忙开灯,眼前的景象让她倒吸一口凉气——小杰脸色惨白如纸,床单上残留着呕吐物。情况危急,家人火速将他送往当地医院,随后又转诊至泉州市妇幼保健院(泉州市儿童医院)。
凌晨五点,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刘少锋在外科急诊室接诊了小杰。此时,小杰口唇苍白,紧咬牙关,浑身发抖。刘少锋触诊时发现小杰的阴囊肿大如鹅蛋,触感冰冷坚硬。结合超声检查,初步诊断为睾丸扭转。
“必须紧急手术,只要有一线生机,绝不放弃。”考虑到小杰发病时间仍在6小时内,刘少锋立即做出判断。
“宝贝,放轻松,深呼吸。”在家长惊愕的目光中,刘少锋双手灵巧施力,动作轻柔却精准,如同解开被卡住的瓶盖。随着“咔嗒”一声轻微的关节错动,小杰突然停止哭喊:“不疼了!”
经过刘少锋的手法复位,超声检查显示,小杰睾丸原本消失的血流信号重新出现。孩子父母喜极而泣,悬着的心终于暂时放下。后续复查彩超进一步证实,睾丸的血流信号已成功恢复。

然而,为防止再次扭转,仍需手术探查和固定。在麻醉科、手术室、超声科等科室的协作下,从接诊到完成睾丸复位仅用15分钟。当刘少锋切开鞘膜囊暴露睾丸时,真相令人后怕——睾丸仍保持着180度扭转。万幸的是,刘少锋通过精准的手法复位为这个脆弱器官争取到了生机。
睾丸扭转的病因尚不明确
睾丸扭转又称“精索扭转”,就像精索被“拧麻花”,导致睾丸缺血缺氧。多发于青少年(12-18岁),夜间睡眠或剧烈运动后突发疼痛最常见。
睾丸扭转的黄金治疗时间短暂,长时间的睾丸缺血,容易造成睾丸坏死,因此,早期的识别和干预对患儿的预后极其重要。
“睾丸扭转的病因尚不明确。”刘少锋表示,先天发育异常、外伤、剧烈运动、气温变化、睡眠时大腿会经常挤压睾丸或突然翻身使其位置发生改变等,都可能是诱发睾丸扭转的因素。
刘少锋提醒,睾丸扭转发生6小时内,可通过手法复位或微创手术固定睾丸,此时存活率超90%;超过12小时,睾丸坏死概率会大大增加,可能需要进行切除。
因此,一旦患上睾丸扭转,应立即前往急诊!不要热敷,不要按摩!任何拖延都会加重缺血情况。建议优先选择具备小儿外科的医院或儿童专科医院。
4大警报信号,家长务必牢记
睾丸和阴囊剧痛:突发一侧睾丸及阴囊剧烈持续性、缺血性疼痛,常发生于睡眠中,疼痛可向同侧腹股沟及下腹部放射。
阴囊红肿、疼痛:扭转早期阴囊皮肤可能没有红肿;若扭转时间较长,整个阴囊则会出现红肿,触痛明显。
精索缩短、睾丸上移:由于提睾肌收缩引发精索扭转,导致阴囊部精索缩短,睾丸上移至阴囊上部,甚至移至腹股沟外环口。
其他症状:可伴随恶心、呕吐、低热等症状。
来源:福建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