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骨伤疾病与慢性疼痛困扰日益普遍的今天,西安市第五医院骨科以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与陕西省重点专科为基石,立足西北,放眼全国,将现代医学的精准微创技术与源远流长的中医智慧深度融合,构建起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不仅成为区域骨科领域的璀璨明星,更在破解复杂肌骨疾病难题的道路上,为无数患者点亮了希望之光。

西安市第五医院骨伤科一病区主任 贺强
综合实力铸就区域骨科标杆
作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与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西安市第五医院骨科以深厚的临床积淀与科研实力,在关节外科、脊柱微创、骨科创伤三大领域树立权威。科室长期致力于骨伤疾病的临床诊疗、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在西北地区享有较高声誉。团队成员曾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实力的背后是持续的科研投入与学术交流。据西安市第五医院骨伤科一病区主任贺强介绍,科室近年来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4项,聚焦于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关节炎、脊柱退变性疾病及加速康复等领域,产出了多篇发表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的高质量论文。作为研究生培养基地,科室已培养出众多骨科领域的硕士研究生,为学科发展储备了后备力量。定期与北京、上海等地的国家级骨科中心以及省内外知名医院开展学术交流、手术演示和疑难病例讨论,这种开放合作的姿态,有力地推动了整个西北地区骨伤科诊疗水平的提升。
“传承创新,中西并重,通过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让每一位骨病患者重新站起来、走出去,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在贺强主任的带领下,西安市第五医院骨伤科始终坚持“西医精准手术+中医特色康复”模式,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让“快速康复”从理念变为现实。如今,科室正以更精湛的技术、更优质的服务、更创新的模式,为守护百姓骨骼健康续写新的篇章,让中西医结合的智慧之花在三秦大地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西安市第五医院疼痛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董琪
多学科协作引领个体化疼痛管理
颈肩腰腿痛、关节炎、运动损伤……肌骨疼痛如同生活中的“隐形枷锁”,困扰着无数患者。在寻求解决之道时,单一疗法有时显得力不从心。如今,一种融合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与西医精准诊断、靶向治疗优势的“中西医结合”模式,正为肌骨疼痛患者带来新希望。西安市第五医院疼痛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董琪介绍,在肌骨疼痛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核心精髓,在于 “优势互补、病证结合、标本兼治”。
“优势互补”是指现代西医精于利用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测明确疼痛的病理机制(炎症、结构损伤、神经压迫等),并在急性期药物干预或微创手术上具有优势;中医则通过辨证论治(辨识如气滞血瘀、肝肾亏虚、风寒湿痹等证型),运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整体功能和缓解慢性疼痛。在实际治疗中,面对同一疾病,患者个体也可能表现出不同证型,只有结合“病”与“证”,才能制定最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标本兼治”方面,西医擅长快速“治标”和解决结构性“本”,中医则擅长调理内在环境、恢复功能这个更深层次的“本”。结合两者,既能快速缓解痛苦,又能着眼于长远康复和预防复发。董琪提醒公众,疼痛是警示信号,应及时至正规医疗机构明确诊断,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只有通过选择具备多学科协作能力的平台与经验丰富的医生;重视非药物疗法和生活方式管理、对疾病保持合理预期。中西医结合旨在更有效地控制症状、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努力减少复发。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根治”某些退行性改变(如严重骨关节炎)有时是困难的,应当建立长期健康管理的理念。
从高精尖的微创关节置换与脊柱手术,到创新突破、融合古今的针刀镜技术,再到立足个体化、强调整合性的“中西医结合”多学科协作疼痛门诊管理模式,西安市第五医院骨科始终将患者需求置于核心,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汲取东西方医学精华,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卓著的发展之路。其背后,是团队对临床技术的精益求精,对科研创新的不懈追求,以及对“大医精诚”精神的深刻践行。这份坚守与探索,不仅持续提升着西北地区骨伤与疼痛疾病的诊疗水平,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重塑了生活希望,也为我国中西医结合骨科的蓬勃发展贡献了宝贵的“西安智慧”与“西北力量”。未来,他们将继续在这条融汇中西、守正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守护民众的健康书写新的篇章。
王凡(西安市第五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