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0日,《新绘·千里江山图》分享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举办,多位专家学者出席活动。
《新绘·千里江山图》作者任珮韵表示,原作《千里江山图》是中国青绿山水画的集大成者,体现了中国传统画的术、法、诀。《新绘·千里江山图》以大青绿山水画法为核心,结合任珮韵自身十余年研究成果,融入当代审美元素,通过长达29米的绢本长卷尽展北宋重彩山水画法之精髓。

“我从任珮韵绘制《千里江山图》之初就在关注创作了。”第十届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文化艺术品鉴促进会会长龚心瀚表示,宋画是中国画的顶峰之作,原作《千里江山图》更是中国画的顶峰之作,而这幅临创作品,画家不满足于对原作的临摹,通过自身音乐、绘画经验,最终创作了这幅富丽雅致的长卷,十年磨剑终成锋。

《新绘·千里江山图》创作历时两年半,以璀璨明丽之江山盛景,展积极昂扬之时代气息,成为学界探讨传统艺术现代转化的重要案例。当日,《新绘·千里江山图》1:1复制画在复旦大学光华楼展出,吸引多位学者和师生观展。
东方出版中心党委书记陈义望表示,任珮韵通过临创的方式,对画作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画家为了作品坚持、笃定、翻山越岭求索的精神,值得文化行业人士深思。“在AI时代,期待更多人找到值得坚持的事,为生命增加厚度。”
“临摹前人画作是继承发展传统绘画的重要手段。”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春记认为,临摹《千里江山图》并非易事,其艺术性之高、技术性之难让很多画家望而却步。而任珮韵的临创作品,将有利于中国大青绿山水画技法的进一步传承。在他看来,中国艺术家目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应在创新中加强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的衔接。
“《新绘·千里江山图》见证了中国山水之美,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可见、可亲。江山如此多娇,令人爱国爱家情怀油然而生。”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原党委书记贾树枚说,繁荣文化既要重视普及,也要重视提高,但是要攀登高峰、引领潮流,则需要顶尖的艺术大师,必须有识人善任的伯乐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从《千里江山图》和《新绘·千里江山图》的诞生经过,可以看出培养和造就拔尖人才的重要性,期待各行各业都更加爱护人才,重视人才,培养和造就更多的顶尖人才、艺术大师、科学大师。
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陈燮君用临创、演绎、穿越三个关键词讲述了他对古籍、古画的传承保护的理解。在他看来,《新绘·千里江山图》的“新绘”二字本身就是对传统的传承与保护,新绘如旧与修旧如新,都是重要的传承方式。临摹者会在语义信息的基础上加上情感信息,继而形成对作品的创作与演绎。在网络时代,如何让古籍古画穿越千年?在他看来,“展览”本身就是重要方式之一。
“在将这幅鸿篇巨制转化为图书的过程中,我们真切触摸到了文化传承者的匠心温度。”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王纯表示,艺术家对印刷品色彩还原的追求,正是“让文物活起来”理念在当下的真实写照。《新绘·千里江山图》长卷及画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散发强大生命力的最佳例证。
在分享会上,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李晓杰结合《千里江山图》中的七座长桥以及题跋内容,对原作的绘制年代和取景地进行了推测。

活动上,任珮韵将当日展出的《新绘·千里江山图》1:1复制画长卷捐赠给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书画篆刻艺术研究院院长金海燕表示,该画作对传承中国传统艺术做出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