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力之城”跑出科创加速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4 09:37:00    

西岸滨江,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过的“模速空间”成长迅猛,新扩容近5万平方米人工智能孵化空间,有望容纳约500家企业。上海北翼,过而立之年的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今年上半年新引进逾100家企业,是去年全年总数近八成。

创新资源、要素、主体从各方涌来,释放着信心,透露着预期。

放眼黄浦江两岸,人工智能领域,“西有模速、东有模力”的大模型产业生态集聚区正拓展集聚效应。各自发挥比较优势,彰显着“速度”与“力量”——“模速空间”,仅用38天,就能为企业定制出即刻入驻的创新空间;“模力社区”,从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到全球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接连拿下多项“首创”。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不仅意味着要在科技创新能力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更要注重在创新生态、创新机制、创新文化等方面全面跃升,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体系。

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篇的重大节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上海正着力在制度供给、生态营造、产业导向等方面发力,跑出科创加速度。

抢抓机遇,走在前列,这是“尖兵”应担之责。

制度供给,才是真动力

以大模型为牵引,今年以来,上海科创领域重大突破密集涌现:全球首条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工业化生产线建成,一举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工业化量产;全国首个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启动建设,深度融合顶尖临床资源与科技创新企业,实现“科研-临床-产业”闭环;大模型密集发布、尖端芯片持续推出、人形机器人加速产业化落地、自动驾驶全场景应用稳步推进……前沿技术多点开花,产业生态活力迸发。

这些成效背后,给力的是制度供给。

4月,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中,创下“唯一没有中途更换电池”纪录的“行者二号”,其设计者李清都拥有双重身份——上海理工大学教授,还是上海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在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的契机下,李清都拥有了一件职务发明专利和一项专有技术的全部赋权。明确知识产权归属,他心无旁骛投身研发,提升机器人整机和核心零部件的性能。

今年以来,上海聚焦科技创新难点、堵点持续创新机制。特别是,紧紧扭住“创新人才流动”这一关键点,在全市层面深化探索科创项目经理人、试点“科技副总”,让分属学校、产业的人才共享交流,在资源交互中实现价值增值。

制度供给,才是真动力。

今年,长三角协同立法继续“上新”,主题聚焦: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这是继科创领域立法设立专章保障三省一市共享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后,涉及内容更广、涵纳创新探索更多的综合性法规。

“立法试验田”结出的硕果进一步复制推广。以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为题,上海市人大今年持续跟踪浦东新区相关法规施行进展,总结成效,也深入剖析不同法人类型的新型研发机构所遭遇的具体问题,以更大力度放权松绑,并建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创新生态,才有真引力

创新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建设高水平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创新基础硬核设施;也包括融资、法律、咨询等全方位专业服务;当然,还有鼓励产学研融合以及跨界的协同创新。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伯超看来,徐汇区“模速空间”的优势在于链接,毗邻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大园,紧密黏合上下游;浦东新区“模力社区”的特点在于场景,以张江科学城作为超级载体,推动垂类模型赋能千行百业。二者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创新生态营造方面,下了真功夫。

以链接为切入点,“模速空间”启动了一项主题为揭榜挂帅的周五沙龙。有企业现场发布需求项目清单,也有手握硬核技术的初创团队大胆揭榜。“打通了自循环,既有从需求侧出发倒逼技术更迭创新、对接市场;也有从技术供给侧出发,充分激活市场想象,引领需求。”上海大模型生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晶晶这样看。

以场景为突破口,“模力社区”则布局了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同步进驻的还有全球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OpenLoong开源社区。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量产成本从每台百万元级,迈向每台十万元级。训练场、开源社区叠合,加速技术共享,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开发成本。更重要的,这样一种开放、跨界、兼容的创新生态,带来“虹吸效应”。“模力社区”启用不到一年,已集聚近200家垂类模型上下游企业,覆盖底层技术、应用研发、场景设计、算力支持等全链条。

产业导向,才具真活力

让创新成果尽快转化、落地应用,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企业无需走出孵化器,就可以通过“超市”货比三家采购到自家机器人所需要的零部件。这两天,漕河泾开发区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内开出了人形机器人“超市”,汇聚全球顶尖人形机器人产品,从基础零部件到整机。“超市”外,是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上海市人形机器人室外训练与测试场,能在复杂、真实环境下为机器人性能验证和能力提升提供支撑。

这一空间,不只是展示窗口,更是贯通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要平台,以此着力提升孵化器能级,助力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源头创新。

在黄浦江沿线最后一块可成片规划的“大衣料子”——世博浦西园区,正规划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央科创区”。据黄浦区科委介绍,通过布局高品质多样化载体空间,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和功能型机构入驻需求;布局高能级创新平台,形成涵盖科学研究服务、专业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等的创新生态系统;布局便捷交通、创新文化、潮流商业、品质公寓等配套服务,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创新街区。

“目的就是以产业为导向,让创新成果转化、落地、应用成为一种可复制的系统能力。”相关负责人这样理解:通过空间重组打破学科藩篱、机制重构释放产权活力、生态重建贯通研发市场,着力激发科创新动能新活力。

原标题:《“模力之城”跑出科创加速度》

栏目主编:顾一琼 文字编辑:祝越

来源:作者:文汇报王嘉旖 王宛艺

相关文章
“模力之城”跑出科创加速度

“模力之城”跑出科创加速度

西岸滨江,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过的“模速空间”成长迅猛,新扩容近5万平方米人工智能孵化空间,有望容纳约500家企业。上海北翼,过而立之年的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今年上半年新引进逾100家企业,是去年全年总数近八成。创新资源、要素、主体从各方涌来,释放着信心,透露着预期。放眼黄浦江两岸,人工智能领域,“西有模速

2025-07-04 09:37:00

张柱在双港片区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

张柱在双港片区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

张柱在双港片区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7月2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张柱深入双港片区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图为:在一汽丰田(新疆)零件中心,张柱详细了解企业经营、项目进展等情况。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文 图 /记者肖翔 陈星宇)7月2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市委书

2025-07-03 11:29:00

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加速落地

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加速落地

来源:经济参考报自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以来,这项总额达5000亿元的政策工具加速落地。短短两个月内,多地首批贷款项目已经投放。从厦门酒店升级到河南康养社区设施建设,从广西教育机构教学设备更新到海南5A级景区改造,金融活水加速流向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

2025-07-03 09:54:00

企业经营质量再获资本市场认可 济高控股以金融创新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企业经营质量再获资本市场认可 济高控股以金融创新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日讯 6月29日,记者获悉,济高控股集团核心子公司济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完成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在资本市场首次亮相。企业资产质量、经营效益不断向好,获得资本市场持续认可。济高科技完成资本市场首秀济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是济高控股集团核心子公司,本次科创

2025-07-01 17:01:00

山晚调查丨扫地机成交暴增350%!智能家电让“躺平”家务成真?

山晚调查丨扫地机成交暴增350%!智能家电让“躺平”家务成真?

从会认路的扫地机器人,到能“听懂人话”的智能音箱;从可以“飞檐走壁”的擦玻璃机器人,再到会自己炒菜的厨房神器……这些黑科技产品不仅承包了人们的家务,也让懒人经济火了起来。连日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走访多个家电商场,发现智能化电器无处不在,而这对家政行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智能家电市场火爆“好歹都

2025-07-01 12:33:00

淄博市桓台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强指导、促规范 持续提升装修垃圾治理水平

淄博市桓台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强指导、促规范 持续提升装修垃圾治理水平

大众网记者 王冠男 通讯员 赵华 淄博报道为从源头上把控装修垃圾集中分类堆放,有效解决辖区装修垃圾规范运输处置等问题,淄博市桓台县综合行政执法局通过宣传带动、联动共管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了装修垃圾治理水平。加强宣传。通过走访辖区物业企业等方式,宣讲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公布与装修垃圾管理相关的政策规定,同

2025-07-01 09:59:00

上海茜沁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4000万人民币

上海茜沁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4000万人民币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茜沁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蔡辉楚,注册资本4000万人民币,由上海万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序号股东名称持股比例1上海万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100%经营范围含许可项目:建设工程施工;建筑劳务分包。(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

2025-06-29 00:08:00

上海创新引擎动能澎湃

上海创新引擎动能澎湃

站在全球化浪潮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交汇点,上海正以“科技创新”为笔,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上海近年来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从人工智能到生物医药,从集成电路到绿色低碳,上海正以系统性政策支持和生动的创新实践,打造

2025-06-28 06: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