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晚间,浙商银行发布2025年一季报。截至2025年3月末,浙商银行资产总额超3.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4%;实现营业收入171.05亿元,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1.38%;实现归属本行股东的净利润59.49亿元,同比增长0.61%,净利润实现正增长,经营效益保持韧性。
浙商银行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把提高质量和服务实体摆在了更重要的位置。去年以来,在长期主义的引领下,践行“善本金融”“智慧经营”,优化调整业务结构,推动整体经营高质量转型。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浙商银行资产总额34,431.1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75.7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4%。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8,906.9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35.82亿元,增长1.81%,显示浙商银行今年来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力度。

浙商银行坚持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推动经营从资产驱动转型向负债驱动转变,推动资产结构从高风险高收益向低风险均收益转变。
负债总额32,373.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45.38亿元,增长3.67%。其中:吸收存款20,063.6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40.79亿元,增长4.37%。

具体来看,在大零售板块,浙商银行大幅压降了高定价的互联网平台合作贷款,增配了风险较低的按揭贷款;大公司板块,加大资源向五篇大文章、小额分散资产和善标一二级客户的倾斜力度,真正服务好实体经济和优质客群,持续优化业务结构。
2025年一季度,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71.05亿元,其中:利息净收入119.81亿元,非利息净收入51.24亿元。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59.49亿元,同比增加0.36亿元,增长0.61%。利息净收入与净利润均实现同比正增长。

去年浙商银行全面启动“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协同改革,以数字化重塑客户服务体系、构建敏捷反应的组织架构,逐步打破内部条线壁垒,推动数字化改革战略深化落地,成效较为显著。
浙商银行一季度资产质量保持稳定,资本充足率保持合理。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38%,较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171.21%;贷款拨备率2.3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38%,与上年末持平。
立足银行业结构性调整的十字路口,浙商银行以战略定力打破路径依赖,以结构调整主动作为,以长期主义驱动高质量发展,化市场挑战为资产负债表优化契机。
下一步,浙商银行将持续关注房地产行业、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等重点领域风险状况,继续践行“陪伴式风控理念”,聚焦产业投研、风险处置、专业评审、数字风控四个“提升”,保障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2025年是开启“十五五”新篇的谋划之年,浙商银行将秉持“善本金融”理念,践行智慧经营,深化“数字浙银”建设,全面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协同改革,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在长期主义的引领下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