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在大唐海南儋州12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陆上集控中心中控室内,一组组密密麻麻的实时数据流在屏幕上跳动,值班长刘钰彬紧盯各项参数,手中不停地操作机器发出指令。
30公里外的海水中,一座座海上风车随风而动,扇叶在空中画出一个个圈。紧接着,由风能转化而来的电能传输到陆地上,并最终并网,抵达千家万户。

大唐海南儋州12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现场的发电风车。大唐儋州公司供图
“我要做的是密切关注实时风速与风机的功率匹配情况,并严格按照电网调度指令调整场站负荷。”
刘钰彬介绍,近期面对海南连续高温天气,电网负荷持续攀高,项目场站发电设备面临严峻考验,海上和陆上集控中心的各类常规检修工作持续开展。
刘钰彬说,从设备巡检到数据监控,从定期维护到应急响应,这套高效协同的运维体系,让清洁电能持续不断地通过海底电缆输送至陆地,为海南岛注入绿色动力。
与此同时,在临高县西北部海域的蔚蓝海面上,60台单机容量10兆瓦风电机组巍然耸立,华能临高海上风电项目已经在今年2月份全容量并网发电,“海上风电森林”初具规模。
“海上的风能资源比陆地上的风能资源更好,发展海上风电也能减少占用陆上耕地,避免了与城市发展的冲突。”
华能海南清洁能源分公司生产环保部主任助理陈智耿说。

大唐海南儋州12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现场。大唐儋州公司供图
深蓝色的海水中,一座座风车正向风要资源。与此同时,海南风电产业多点开花,围绕产业上下游建设需求,东方、儋州、临高等多地相继引入叶片、塔筒钢结构、海缆、新型储能装备、海上施工等产业链上下游的制造企业。
在海南,海上风电这一绿色能源产业正加速从蓝图规划迈向全面落地,发展版图持续拓展升级。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禀赋和自贸港政策创新优势,海南“向海争风”的步伐愈发坚定有力。
如今,这一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强劲的绿色动能,更成为推动区域能源转型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着海南力量。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