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深度|十年续缘!湘财证券“反转”收购大智慧 能否再造一个“东方财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0 19:49:00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 北京报道

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3月17日起,湘财股份(湘财证券母公司)、大智慧双双停牌。如无意外,大智慧将被湘财股份全面收购。湘财股份的核心即是湘财证券。

如果拉长时间轴来看,这是一个卖方“吃掉”买方的故事。十年前,大智慧意图收购湘财证券,后因大智慧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而未果。

从更深入的角度来看,这又是一个传统券商与金融信息服务商意欲联手,历经十年波折方接近“修成正果”的传奇。

此番收购若能如愿,湘财证券+大智慧,宛若2016年的东方财富+西藏同信证券,2021年的指南针+麦高证券(原网信证券)。

东方财富、同花顺、大智慧、指南针……一度风靡互联网的金融信息服务业巨头中,即将有三家走向互联网券商之路。而从不同的时间阶段出发,三者又将各自走出怎样的命运?下一个“东方财富”,能够跑得出吗?

综合来自券商、高校专家等在内的受访人士观点看,新的“东方财富”能否出现尚难意料。但可以确定的是,时代赋予互联网券商的机遇已不如前。在东方财富转型互联网券商的2016年,正是互联网+的火热时期。如今市场已经走入全新的AI+时代,诸多生态正在悄然改变。

历经十年,湘财证券、大智慧终联手

日前,湘财股份、大智慧双双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并于3月17日起进入预计不超过10个交易日的停牌期。

湘财股份计划通过向大智慧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大智慧,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这意味着,湘财股份将全面收购大智慧。

湘财股份的核心是湘财证券,后者是一家1992年设立于湖南长沙,2015年差点被大智慧收购的证券公司。但收购计划官宣不久,大智慧即因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收购随之告吹。

十年前,湘财证券尚未上市,那是一个上市公司意图收购非上市公司的故事。

如今,已于2020年成功借壳上市的湘财证券,转而通过母公司湘财股份启动对大智慧的全面收购。

乍看,这似乎是一个卖方奋战十年,反转“吃掉”买方的传奇。但仔细分析,此番收购只是顺理成章。

实际上,2015年大智慧启动对湘财证券的收购计划,既是湘财证券希望借壳上市,也是传统券商湘财证券欲与彼时国内领先的金融信息服务商、证券软件服务商大智慧深度融合。

由于大智慧被立案调查,借壳上市计划失败。湘财证券不得不寻找新的壳标的,目标锁定在了1997年上市的沪市主板企业哈高科。2000年,湘财证券成功通过资产置换方式注入哈高科,成为国内首家借壳上市的券商;同年9月,哈高科更名为湘财股份。

实现上市梦的湘财证券,并未忘记老伙伴大智慧,而是从上市后的第二年起,即着手开启对大智慧的入股。

湘财股份第一次出现在大智慧主要股东名单中是在2021年中报,彼时,湘财股份以14.70%的持股量,成为大智慧的第二大股东,此后受股东增减持等因素影响,持股比例有所变动,但湘财股份作为大智慧第二大股东的地位未曾变化;第一大股东则为自然人张长虹。

目前,除了张长虹和湘财股份,大智慧其他股东持股比例不足5%。这使得湘财股份收购大智慧,在股权层面推进阻力很小。

外加大智慧业绩常年欠佳,进一步降低了收购难度。从近十年净利来看,2015年—2016年,大智慧净利分别亏损4.46亿元和17.60元。2017年后净利转正,但多数年份在1亿元以内,2022年再度出现亏损,亏损0.93亿元,2023年转正盈利0.86亿元,2024年预计将再次陷入亏损,亏损额度高达1.9亿元—2.25亿元。

从业务角度来看,湘财证券与大智慧的联手也十分契合。

湘财证券颇为重视金融科技建设。其2023年年报提到,公司通过对外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多种形式,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金融科技公司,在湘财股份层面打造金融科技生态圈,积极赋能湘财证券。

与此同时,湘财证券持续与金融科技行业龙头大智慧、万得信息、益盟股份、九方财富、邦盛科技及趣链科技等开展深度合作,将自身网点、客户、产品等资源与对方技术与运营优势相结合。

由此来看,无论是股权还是业务层面,湘财股份收购大智慧,皆在情理之中。

AI+时代再探互联网券商路,能否再造一个“东方财富”?

湘财证券联手大智慧,是传统券商与金融信息服务商的深度联手。这不禁让人想到东方财富的崛起之路。

2016年3月,东方财富通过收购西藏同信证券的方式拿下券商牌照,成为国内首家拥有券商牌照的互联网平台。在被东方财富收购之前,西藏同信证券实力极为弱小。东方财富将其收入囊中之后,对其业务结构进行调整,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流量优势和低价打法,主攻面向C端用户的经纪业务和两融业务,弱化投行等ToB业务。自此,券商业务成为东方财富的营收主力之一。2021年7月,东方财富市值一度赶超中信证券。2023年全年,其实现营业收入93.77亿元,排在券业第20位。

目前,湘财证券营业收入位列行业60名开外,与大智慧联手以后,能否实现业绩飞升,再造一个“东方财富”?

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看来,这要看并购后的整合效果及市场反应。东方财富凭借其强大的用户黏性和多元化的产品线,以及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在证券经纪、基金销售、金融数据服务等多个业务领域建立了稳固的市场地位。湘财证券与大智慧除需解决并购过程中面临的团队融合、文化融合、系统兼容、客户体验一致性等问题,还需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优化产品服务,加强品牌建设,提升用户体验,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协同效应,逐步转变为类似东方财富的综合型金融服务平台。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姜富伟则更为乐观,认为再造“东方财富”可能性较大。姜富伟表示,湘财证券收购大智慧顺应了金融科技与券商业务融合的发展趋势。 大智慧作为金融科技平台,拥有海量用户和数据资源,湘财证券则具备券商牌照和金融科技布局。双方合并后,有望通过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打造“金融科技+”的智能券商新模式,实现业务升级。

不过,在多位券商资深人士看来,湘财股份+大智慧能够实现“1+1>2”,但复制一个东方财富挑战很大。其背后,既有公司禀赋的差异,也有时代的因素。

在东方财富收购西藏同信证券的2016年,正是互联网+的火热时期,天天基金、东方财富网的庞大流量,可以更快转化为券商业务特别是经纪业务资源,继而为东方财富带来可观的佣金收入。

如今,AI+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流量转化为券商业务资源的比例不及从前。更为重要的是,券商经纪业务佣金率已经大幅下降,2016年左右,万分之三不足为奇,如今不足万分之一者大有所在,有的券商经纪业务佣金已经降至万分之零点八五。这意味着,相较于2016年,如今互联网流量即使转化为券商经纪业务资源,能够贡献的实际收入也已大幅缩水。

与此同时,从流量规模来看,大智慧距离东方财富亦存在差距。目前,大智慧月活在1000万左右,仅略高于华泰证券,与东方财富的1600万月活差异较大。

此外,湘财证券与大智慧的合作并非始于今日,而是早已有之。

早在2020年左右,湘财证券即与大智慧展开合作,大智慧向湘财证券开放部分金融数据接口。此后,湘财证券与大智慧展开战略合作,合作开发智能投顾工具、机构客户专属交易平台,并试点AI客服系统。

2023年末、2024年初,二者合作推出“湘财智投”APP,整合大智慧行情数据与湘财证券交易功能。目前,二者的合作已经较为深入。大智慧APP内置湘财证券开户入口,为湘财证券进行新增客户导流;大智慧的AI选股模型也接入湘财证券研究体系。

湘财股份收购大智慧以后,湘财证券与大智慧的业务融合可以更进一步。但需要客观看待的是,二者业务融合不是从0开始,这意味着合并以后的赋能空间会相对有限。”券商资深人士分析道。

PK指南针+麦高证券,谁的潜力更大?

如果说相较于东方财富全面转型互联网券商之时,如今湘财证券+大智慧起步时代已有差距。那么,另一组互联网券商组合——指南针+麦高证券,可对比性或许相对更强。

与大智慧、东方财富相似,成立于1997年的指南针同样为金融信息服务行业的头部参与者。2021年,指南针正式开启对网信证券的收购,彼时,网信证券已经问题缠身,收购之初,指南针曾表示将投入至少10亿元资金用于偿还网信证券债务。指南针收购网信证券,是我国证监会批准的首例证券公司破产重整案。

收购网信证券以后,指南针展开系列整改,并于2023年1月将网信证券更名为麦高证券。指南针同时给麦高证券制定了与如今东方财富排名相当的目标——在2026年前将麦高证券打造为行业前20名的证券公司,并通过金融科技驱动财富管理生态闭环。

从业绩变动来看,收购网信证券后,指南针利润提升尚未显现。2021年,其净利润为1.76亿元;2022年最高达到3.38亿元;2023年降至0.73亿元,2024年恢复达到1.04亿元,不过与2021年尚且存在差距。

不过在营业收入方面,效果已经初显。2021年,指南针营业收入为9.32亿元,次年增至12.55亿元,2023年稍微下滑至11.13亿元,2024年达15.29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综合采访与调研发现,相较于指南针+麦高证券,湘财证券+大智慧具有两大特点。

一方面,指南针与麦高证券中,上市公司只有金融信息服务商指南针,并且指南针业绩更佳。因此,指南针占据主动地位。而在湘财证券与大智慧中,两家均为上市公司,湘财证券业绩占据绝对优势,拥有更大话语权。

另一方面,与彼时因问题缠身而被动陷入破产重整的网信证券相比,湘财证券各方面实力明显更优,起步基础好得多。大智慧尽管2022年以来净利屡陷亏损,但其处于正常发展轨道中,并无明显弱项。二者合并以后,无需处置风险,可以快速步入深度融合之中。

对于收购大智慧以后,湘财证券可能获得哪些业务新机会,田轩认为有助于推动湘财证券的数字化转型,帮助湘财证券实现从传统证券经纪、投资咨询、证券承销等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的转变,拓展智能投顾、在线理财等新兴业务。依托大智慧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能力,湘财证券能够更好地把握客户需求,更好地开发系列定制化的金融产品,满足投资者多样化需求。

而对于湘财证券+大智慧、指南针+麦高证券,二者谁能走得更快更远,当前尚难预判,时间会给出答案。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西安网评:读懂西安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的奋斗密码

西安网评:读懂西安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的奋斗密码

  上半年,西安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焦聚力“八场硬仗”“深化六个改革”等重点工作,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

2025-07-25 09:37:00

GDP冲刺千亿 博罗惠东入选百强县

GDP冲刺千亿 博罗惠东入选百强县

7月23日,在北京举办的2025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发布了《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研究成果,并公布了2025百强县名单。惠州市惠东县在百强县榜单中首次上榜,位列第100名,标志着其县域经济发展取得显著突破;博罗县位次由去年的第66位晋升1位,今年排名百强榜第65,实现在全国百强县中争先

2025-07-25 07:05:00

券商上半年科创债承销额超3800亿

券商上半年科创债承销额超3800亿

近日,中证协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度证券公司债券(含企业债券)承销业务专项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参与科创债主承销的券商达到68家,同比增加23家;上半年科创债承销金额3813.91亿元,同比增超50%。新增的券商具体包括信达证券、江海证券、华创证券、五矿证券等。从承销规模排序来看,位居前列的以头部券商

2025-07-25 06:54:00

河南环宇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奋战三季度 跑出发展“加速度”

河南环宇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奋战三季度 跑出发展“加速度”

全媒体记者 陈辰 宗茈茵 朱博伟三季度是发展“黄金期”,也是全年承上启下的关键期,当前,汝南县河南环宇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拼”的精神、“抢”的劲头,抢抓产销旺季,忙生产促效益,聚力奋战三季度,为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走进河南环宇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台台自动化设备正高速运转,紧

2025-07-24 09:57:00

上半年广州对其他金砖成员国和伙伴国进出口增长超24%

上半年广州对其他金砖成员国和伙伴国进出口增长超24%

中新网广州7月23日电 (记者 许青青)据广州海关23日举行的上半年广州市外贸进出口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上半年,广州对其他金砖成员国和伙伴国进出口增长24.4%,占广州进出口总值的25.2%,比去年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据发布会介绍,上半年,广州市货物贸易进出口6050.5亿元,历史同期首次突破6

2025-07-23 14:06:00

上半年福建船舶出口同比增36.5% 东盟欧盟为主要市场

上半年福建船舶出口同比增36.5% 东盟欧盟为主要市场

中新社厦门7月23日电 (林永传 陈酿靓 李凤灵)厦门海关23日消息,今年上半年,福建省累计出口船舶货值87.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6.5%。其中,6月份出口船舶货值12.9亿元,同比劲增45.6%。在海洋经济“蓝色引擎”强劲动力推动下,全球航运市场对新造船需求显著增长,福建船舶出口表现

2025-07-23 13:46:00

海昌智能业绩失速被问询,曾因信披违规遭警示,实控人之一卷入商业纠纷诉讼案

海昌智能业绩失速被问询,曾因信披违规遭警示,实控人之一卷入商业纠纷诉讼案

鹤壁海昌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昌智能”)北交所IPO迎来新进展。7月18日,北交所官网披露关于海昌智能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文件显示,海昌智能公司独立性及关联交易公允性、新客户和新设备开拓情况及业绩下滑风险、实际控制权稳定性等方面情况受到监管关注。据海昌智能招股书,

2025-07-19 18:03:00

一公司连续六年财务造假,高管集体涉罪

一公司连续六年财务造假,高管集体涉罪

连续六年财务造假合计被罚570万元后公司和董事长等主要责任人或将面临刑事追责7月17日晚间,金通灵(300091)披露近日收到检察机关起诉书的公告。起诉书显示,公司及时任董事长季伟等3名相关负责人应当以欺诈发行股票罪追究刑事责任,季伟等6人应当以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追究刑事责任。公司表示,本次诉讼尚未

2025-07-19 14: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