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了2026元驾校报名费,结果整整一年连方向盘都没摸到?申请退费还遭拒?
近日,成都新都法院审结了一起驾校培训退费纠纷案,依法保障了学员的合法权益。
2023年3月18日,张某某(乙方)与自称代表“成都市某驾校培训学校”的杨某(甲方)签订了一份《成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合同》。合同落款处仅有杨某和张某某的签名,并未加盖驾校公章。当天,张某某通过扫描杨某提供的、备注为驾校名称的用户二维码,支付了报名费2026元。
然而,合同签订后,杨某一直以各种理由推脱安排练车。整整一年过去,张某某始终未能上车练习。更令人意外的是,经查证,张某某的学员信息并未登记在该驾校名下。张某某要求杨某及驾校退还报名费遭拒,无奈之下将驾校、杨某诉至新都法院。
新都法院经审理认为,杨某借用驾校名义与张某某签订合同、收取费用、承诺安排练车等行为,并未获得驾校的有效授权,属于无权代理。
同时,现有证据无法证明张某某与该驾校直接建立了服务合同关系,在驾校明确不追认杨某行为的情况下,法院对张某某要求驾校退费的请求不予支持。
张某某支付费用的目的是接受驾驶培训服务,在杨某根本未能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下,结合杨某的违约行为、过错程度及张某某的实际损失,杨某应当退还收取的报名费2026元,并支付相应的资金占用利息。
法官提醒:近年来,随着学车需求持续旺盛(据统计,截至2024年,四川省驾培机构已达835所,教练车87.75万辆,年生源超140万人),驾培服务合同纠纷也日益增多。“黑中介”泛滥,虚假承诺,坐地起价,“交钱容易退费难”等问题成为消费者维权的痛点,学员在报名时务必擦亮双眼。核实资质:选择正规、有资质的驾校;查验合同:签订合同时务必查看是否加盖驾校公章;谨慎付款:报名费应支付至驾校官方账户,避免扫码支付给个人;留存凭证:妥善保管合同、付款凭证等材料。如遇消费陷阱或服务缩水,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法院将持续发挥审判职能,规范驾培市场秩序,护航安心学车路。
来源: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法院
编辑:张建民
川渝地区新闻热线请联系张主任:17708086808(微信同号)
疑难复杂案件研讨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玉强15898195532
企业家权益保障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于晓荷 15524682485
如有侵权及职业道德监督电话请联系北极海新闻:13478671922(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