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潇湘晨报记者注意到,陕西延安一旅游区推出了“保卫延安”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游客可以化身“革命战士”参与包括大练兵、与敌军作战等互动,有网友评论“这个体验绝了”“热血沸腾”……

△“保卫延安”体验项目现场,游客正在“冲锋”。图/受访者提供
5日潇湘晨报记者与该旅游区取得联系,“这个是我们五一期间推出的项目,五一期间还是免费公演,五一之后就会常态化演出。”陕旅集团延安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国小强介绍。
国小强表示,该活动是以1943年陕甘宁边区时期的大练兵为背景,也想通过这种方式增强游客们的参与感和互动感。“全程一共有七大篇章,包括入城仪式、欢迎战士进城、动员讲话、表彰大会等。”国小强称整个活动全程为四十五分钟,冲锋场景只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环节。
在一些网友关注的安全问题上,旅游区工作人员表示每场演出会安排职工现场引导、维持秩序,提醒游客注意安全。“比如在爆破环节,参与引爆的是有资质的工作人员,并且进行了局部封控。”
在物价方面,对于有网友担心的,会不会出现“冲进城发现烤肠一根三十元”情况,国小强称,因景区是开放式景区,景区内物价不会因为增加了特色项目而变化,还是会与平时物价保持一致。
“目前一天三场,一天大概的游客数量在三千人左右,有些场次人数可能更多,五一假期期间的总人数估计达到了两万人。”国小强说。

△“保卫延安”体验项目现场,游客正在准备“冲锋”。图/受访者提供
潇湘晨报记者检索看到,近年来已有一些地区结合当地红色文化开辟新型文旅市场:2024年山东临沂沂南县红嫂家乡旅游区开发“跟着团长打鬼子”红色旅游体验项目,该项目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游客可以穿上八路军服装,拿起道具武器,在“团长”的带领下,沉浸式体验“攻打县城”的过程。2025年天津长芦海盐文化旅游区推出沉浸式红色体验,游客可以选择加入“盐工小队”或“盐警阵营”,通过完成任务(如运输密信、破译暗语等)感受1943年的盐业红色基因。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类似“保卫延安”一类的体验项目,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行为,是当地以红色资源为依托的产物,这种红色文旅,一方面适合社会文化需求,为推动网红城市产生创造可能,另一方面又能够打动很多游客,带来经济效应,是一种有效的整合点(红色文化热度和市场卖点)。
不过,王忠武也表示,在红色体验游不断产生的同时,还需要注意,要以闻过则喜的态度对待,商家不能仅将利润作为唯一目的,在宣传、体验上也应注意策略,“不是所有题材都可以通过娱乐的方式宣传,要注重部分内容的严肃性,重大历史问题不能曲解、不能过头,更不能过度娱乐化。”

△游客在领取“武器”。图/受访者提供
潇湘晨报实习记者史继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