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强化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责任落实,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
“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2013年,为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制定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此后反浪费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有效遏制了“车轮上的腐败”“舌尖上的浪费”“会所里的歪风”等作风突出问题。但也应认识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上个月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十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其中就有几起把“紧日子”过成了“奢侈日子”。

@视觉中国 供图
“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过紧日子就要勤俭办一切事业,考验的是精神自律、严实作风。抓作风建设就像拧螺丝,必须时时紧一紧、常常拧一拧。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之际,《条例》印发正当其时、意义重大,体现出坚持不懈扎紧制度笼子、持之以恒狠抓作风建设的定力与决心。
克服懈怠心理,坚持长期主义。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叫“快活三里”,一些人爬累了,喜欢在此歇脚。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再上“十八盘”就更困难了。作风建设同样如此,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也在坚持。频频发出的政策信号表明:“过紧日子”绝非一时之需、权宜之计,不是“一阵风”、刮一下就停,而是长期原则、长远之策。党政机关要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自觉抵制“小节无害”等错误论调,保持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恒心恒力,从经费管理、国内差旅、会议活动、资源节约等方方面面,身体力行把“带头过紧日子”过到底。
加紧抓细抓实、抓出长效。紧日子过得好不好,不仅看执行,还要问质效。修订后的《条例》新增了不少内容,约束更加细致且操作性更强。比如公务接待,要求“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公务用车,强调“严禁为公务用车增加高档配置或者豪华内饰”……制度规定“颗粒度”越细,“负面清单”越具体,越有利于抓细抓实。不断压实“过紧日子”责任,既要有所不为,做到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严禁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也要更加有为,做到该办的事一件不落,把有限的财政资源更好地“投资于人”,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
“不虑于微,始贻于大;不防于小,终亏大德。”抓住《条例》实施契机,各地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严字当头、实字为要,正作风、刹歪风、树新风,让纪律始终带电,让制度持续生威,以精打细算过好“紧日子”更好地托举老百姓的“好日子”。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冬梅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