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由省人社厅、衡水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京津冀家政人力资源服务节在衡水启动。作为本届服务节的首场活动,“河北福嫂进京津”京津冀家庭服务业人力资源对接交流会同步举行。
家庭服务业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扩大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交流会上,来自京津冀的90家家政服务企业共发布优质岗位6000多个。
记者采访发现,家庭服务业的岗位细分化发展趋势明显。导乐师、家庭陪伴师、陪诊顾问等精准对接细分需求的岗位,不仅壮大了家政服务人才队伍规模,更推动整个行业向更现代、更专业、更人性化的方向迭代升级。
“导乐师需要掌握哪些技能?”“是否需要住家?”在全优孕育(天津)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展位前,围满了咨询导乐师这一岗位的求职者。让众人眼睛一亮的是,岗位后面清晰标注着月薪最高可达3万元。
“导乐师需要在待产、分娩、产后恢复整个过程中给予妈妈们心理抚慰、情感支持和生理上的专业帮助,让分娩更顺畅、新生儿更健康。”该公司运营总监刘欢热情地介绍。
刘欢说,当前人们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对孕产期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需求愈发突出,导乐师这一岗位应运而生。通常,导乐师在孕早期就会介入,全程指导孕妇在饮食、运动、产检等各个环节实现科学管理,为顺利分娩和宝宝健康出生打下基础。
自2020年成立起,该公司积极培养导乐师,吸纳的人才主要来自经验丰富的月嫂群体。这些月嫂需要经过一个月的岗前集中培训,通过严格考核获得导乐师证后,才能正式上岗。
目前,公司已将10多名来自河北的月嫂成功培养为导乐师。这些导乐师正在天津市不同的客户家里工作。
就在记者与刘欢交谈之时,景县金钥匙职业培训学校的负责人陈风珍走上前来,主动递上名片。“我们很看好导乐师这个职业的发展前景,希望能和贵公司深入合作,为河北的人才拓宽就业渠道。”陈风珍表达了合作意愿。
北京嘉人佳家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家庭陪伴师岗位,同样引起记者注意。该公司负责人姬建华介绍,家庭陪伴师主要为家庭中的老人或儿童提供长期、稳定、全方位的陪伴和辅助,其核心价值在于高质量陪伴。
这家公司目前培养和输出的家庭陪伴师,主要服务于2至8岁的儿童,职责涵盖习惯养成、兴趣激发、学习辅导、心理支持等多方面。
“这个细分岗位的兴起,正切中了现代家庭的陪伴痛点。”姬建华解释,许多双职工父母因工作繁忙,难以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时间。家庭陪伴师侧重于和孩子建立深度情感联结,提供个性化的成长支持。
随着社会对家庭教育质量的关注度持续升温,市场对家庭陪伴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姬建华说:“现在的标准,不仅要能辅导小学全科作业,还需掌握英语沟通、艺术启蒙等跨领域技能。”
为此,公司正积极招募40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加入队伍,以满足北京市场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看准了陪诊服务市场的巨大潜力,我们今年拓展了陪诊顾问这个岗位。”在保定天朗暖洋洋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展位前,负责人陈艳萍向记者介绍了公司的业务新动向。
陪诊顾问,就是专门陪同患者前往医院就诊的专业人员,提供预约挂号、科室导引、排队等候、记录医嘱等全流程协助,通过优化就诊路径,降低患者就诊过程中的沟通成本,让医疗过程更高效、更有温度。
“这里提到的患者概念很广,可能是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照顾的儿童、异地就医者等。”陈艳萍表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陪诊顾问,门槛可不低。从业者必须熟悉各大医院的就诊流程与科室布局,具备出色的沟通协调能力,可以精准传达患者症状给医生,能够成为医患之间值得信赖的桥梁。
随着行业政策规范和市场逐步成熟,陪诊顾问正从初期的“补缺式服务”升级为现代医疗生态中的标准化组成部分。陈艳萍说,现在社会已经出现了肿瘤专科陪诊顾问、心理健康陪诊顾问等精于某个领域的专项陪诊顾问。
此外,课程规划师、孕产运动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些细分岗位的涌现,既是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直接体现,也是家政服务需求深刻变革的必然结果,更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新活力。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完善职业标准体系,筑牢职业根基。联合院校、行业机构等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从业者专业素养。健全扶持保障政策,增强细分职业的吸引力和稳定性,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河北日报记者 解楚楚)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