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癌症53年,汤钊猷院士忠告:癌症属于身体内乱,不要轻易手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09:57:00    

“确诊癌症第一反应是什么?” 不少人攥着报告单,手心里全是汗,脱口而出的就是 “赶紧手术切掉!” 可现实却像一盆冷水 —— 有人术后肿瘤卷土重来,身体反而更差。癌症治疗真有这么简单吗?研究癌症 53 年的汤钊猷院士,抛出一个颠覆认知的观点:癌症不是外来侵略者,而是身体内部的 “失控内乱”,一刀切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打破认知:癌症不是 “外来敌人”

在大众印象里,癌细胞像突然闯入身体的 “坏家伙”,切掉就万事大吉。汤钊猷院士却把癌症比作公司内部的 “管理危机”:原本听话的细胞,因为长期熬夜、炎症刺激、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开始 “造反”。就像公司某个部门脱离管控疯狂扩张,单纯裁撤部门只是治标,背后的管理漏洞才是病根。

这种 “内乱” 理论颠覆传统认知:癌症不是局部问题,而是全身系统失衡的结果。就像一场大火,肿瘤只是可见的火苗,真正危险的是干燥易燃的环境。

为什么不能急着手术?三个 “致命” 原因

手术创伤反而激活癌细胞:躺在手术台上的患者,就像经历一场地震的城市。术后免疫力下降,身体进入应激状态,原本潜伏的癌细胞反而被唤醒。就像地震后治安混乱,小混混趁机闹事,这也是不少患者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

癌症早已 “暗度陈仓”:胰腺癌、肺癌这类 “沉默杀手”,确诊时癌细胞可能早已通过血液、淋巴扩散到全身。此时局部切除肿瘤,就像砍掉大树枝叶却留着根系,新芽迟早破土而出。

土壤比种子更关键:身体内环境才是癌细胞的 “温床”。如果熬夜、高糖饮食等坏习惯不改,即便切除肿瘤,新的癌细胞还会像野草般疯长。手术能解决 “果”,却治不了 “因”。

不手术,癌症怎么治?

汤钊猷院士并非反对手术,而是强调 **“该出手时才出手”。他提出的“带瘤生存”** 理念,颠覆了 “癌细胞必须赶尽杀绝” 的观念。

对于晚期肝癌患者,手术风险大、身体承受不住,不妨试试 “曲线救国”:用中医调理扶正固本,介入治疗精准打击,靶向药和免疫治疗双管齐下。就像一场持久战,不追求速战速决,而是让身体与癌细胞 “和平共处”。在他的团队里,不少肝癌患者通过综合治疗带瘤生存十年以上,活得有质量、有尊严。

不是所有癌症都 “凶神恶煞”

听到 “癌” 字别先慌!甲状腺乳头状癌、早期前列腺癌这类 “温和派”,发展缓慢如同蜗牛爬行。美国研究显示,超半数前列腺癌患者即便不治疗,也可能寿终正寝。过度治疗反而像 “大炮打蚊子”,伤害身体。

抗癌就像开车,得根据路况(癌种特性、身体状态)灵活换挡。盲目追求 “根治”,可能让身体先一步垮掉。

真正的抗癌,从 “改错” 开始

如果癌症是身体发出的 “求救信号”,那修复的关键在于 **“重建秩序”**。汤钊猷院士常说:“要让身体变成癌细胞讨厌的‘荒漠’。”

饮食 “调” 而非 “补”:术后大鱼大肉进补?癌细胞也跟着 “吃饱喝足”!试试清淡饮食:胡萝卜粥暖胃,清蒸鱼补充优质蛋白,绿叶蔬菜促进代谢。

每天 30 分钟 “抗癌散步”:清晨慢走不是为了锻炼,而是唤醒免疫系统。就像给沉睡的士兵吹响集结号,让自然杀伤细胞主动出击。

情绪也是 “抗癌良药”:焦虑、抑郁会给癌细胞 “递刀子”。每天晒晒太阳、和朋友聊聊天,让心情像春风拂过湖面般平静。

当患者老王听从建议,坚持慢走、调整饮食后,复查时肿瘤竟停止生长。这不是奇迹,而是身体恢复 “自控力” 的证明。癌症治疗没有标准答案,手术刀不是唯一武器。读懂身体的语言,从生活细节入手,或许比任何手术都更接近真正的治愈。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相关文章
临沂市人民医院儿外科迈入智能精准手术新时代

临沂市人民医院儿外科迈入智能精准手术新时代

鲁网4月25日讯自临沂市人民医院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以来,儿外科一病区在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团队支持配合下,已成功完成了8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高难度儿外科手术。截至目前,今年儿外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量位居全省儿外科领域首位,成为继齐鲁医院之后省内第二家能独立开展儿外科达芬奇手术的医疗单位。2025年

2025-04-25 11:14:00

眼馋!虽15分不敌火箭,但勇士一点令湖人很羡慕

眼馋!虽15分不敌火箭,但勇士一点令湖人很羡慕

篮球江湖里,胜负的天平永远悬在针尖上。2025 年 4 月 24 日,金州勇士虽以 94:109 的比分在 G2 不敌火箭,却在败局中亮出了一把让湖人垂涎三尺的 “秘密武器”。这场比赛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球队的喜与忧,也让联盟其他球队看到了勇士替补席上那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库里:三分线上的 “精准炮手

2025-04-25 10:36:00

湘雅医院专家在总医院|麻醉教学“云课堂”开讲

湘雅医院专家在总医院|麻醉教学“云课堂”开讲

怀化日报全媒体讯 4月23日上午,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麻醉手术部示教室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与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麻醉手术部通过视频连线,开展了一场题为《小儿气道管理》的教学活动。这是湘雅医院结对帮扶第二批医疗队麻醉手术部专家白念岳和胡江推动的“破晓第一课”。总医院麻醉科执行副主任路璐主持总医院会场,科室

2025-04-24 22:53:00

医生直言:肠癌早期不是腹泻,而是身上有这几大异常,千万别忽视

医生直言:肠癌早期不是腹泻,而是身上有这几大异常,千万别忽视

清晨的阳光照常洒进窗台,隔壁张大爷却再也无法像往常一样,悠然地坐在院子里喝茶。谁能想到,几个月前那若有若无的腹痛,竟成了打开命运潘多拉魔盒的钥匙。当暗红色的血迹出现在便池中,当冰冷的检查报告确诊为中晚期肠癌,这个普通老人的生活从此被按下暂停键。这场健康危机,不仅刺痛了一个家庭,更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

2025-04-24 08:57:00

过敏还是感染?鼻塞不透气,嗅觉下降,鼻窦炎到底该怎么治?

过敏还是感染?鼻塞不透气,嗅觉下降,鼻窦炎到底该怎么治?

受春季花粉及沙尘天气影响,近期广州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明显增多。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最新数据显示,慢性鼻窦炎患者门诊量较平日增长10%,其中伴发鼻息肉的复杂病例占比显著攀升。该院耳鼻喉科左可军教授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过敏性鼻炎与慢性鼻窦炎存在深层关联,过敏性鼻炎会加重慢性鼻窦炎的症状,而

2025-04-23 21:45:00

徐星院士做客中国科技馆《北辰对话》:科学电影是“科学的广告片”

徐星院士做客中国科技馆《北辰对话》:科学电影是“科学的广告片”

中新网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 孙自法)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科技单元暨中国科技馆特效电影展映已拉开帷幕,中国科技馆科学文化访谈栏目《北辰对话》4月22日推出特别节目“我们的科学电影”。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徐星在节目中用“科学的广告片”这一关键词来形容科学电影,他认为,无论何种形式的科学电影,

2025-04-23 08:42:00

医生发现:若每天早上都喝豆浆,用不了多久,身体或有这4个变化

医生发现:若每天早上都喝豆浆,用不了多久,身体或有这4个变化

晨光微露的早餐桌上,玻璃杯中乳白色的豆浆冒着热气,这或许是很多人开启一天的仪式感。有人把它当 “营养神器”,也有人担心喝多了会 “踩雷”。当豆浆成为早餐的 “常驻嘉宾”,身体究竟会发生哪些意想不到的变化?让我们跟着真实病例,揭开这杯饮品背后的健康密码。骨骼发出的 “警报信号”写字楼里的白领老周,总把

2025-04-22 14:25:00

​痛风发作险误人生大事 医生提醒:提高诊疗依从性,实现痛风全面达标

​痛风发作险误人生大事 医生提醒:提高诊疗依从性,实现痛风全面达标

华声在线4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章婷) 4月20日,患有痛风的沈先生去长沙市第三医院(湖南大学附属长沙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复查。检查显示,他的血尿酸水平控制良好。这个消息让他稍稍安心。当天是第九个“世界痛风日”,又称“全民关注痛风日”。今年的主题是“走出误区,回归科学”。平时不以

2025-04-21 06: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