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黄乔 实习生 马厚雪
4月18日,现代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学院(以下简称产业学院)揭牌仪式在西南政法大学举行。
该学院由西南政法大学联合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研究院共建,是全国首个聚焦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新型产教融合平台,标志着重庆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填补行业人才与教育供给缺口
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连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关键纽带,对推动就业市场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去年3月,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研究院与西南政法大学率先合作开设全国首个“人力资源服务微专业”,推动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国高校设立人力资源服务本科专业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今年3月初,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公布《重庆市第二批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培育)名单的通知》,现代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学院成功获批。
“新成立的现代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学院,填补行业人才与教育供给缺口。”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周尚君表示,该学院将聚焦现代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关键难点,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兼具复合型知识结构、精通人力资源服务专业技能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助力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打造“AI+人力资源服务”生态
该学院将开创性地构建“行业&企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除了延续备受好评的“人力资源服务微专业”,更将其升级为系统化的培养方案,依托西南政法大学国家一流专业优势,打造“人力资源服务拔尖创新实验班”。
“我们将充分发挥西南政法大学商学院、经济法学院等学科力量优势,与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研究院等企事业单位优势互补。”西南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现代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学院院长韩炜表示,通过与企业共建虚拟仿真实践平台、引入真实业务场景,学生们在校园里就能获得第一手的行业经验。
同时,产业学院还将组建由行业专家与高校教师共同参与的教材编委会,针对“AI+人力资源服务”等前沿领域开发系列课程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同步。

在师资建设方面,产业学院将创新探索人才双向聘任机制。一方面聘请行业精英和实务专家担任产业导师,另一方面选派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通过课题委托、联合开展项目、技术攻关等形式促进人才双向流动。“通过深度互动,不仅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让企业专家将最新行业动态带入课堂。”韩炜说。
“这种打破学科壁垒的创新培养模式,让我们敢于走出舒适区,在更广阔的天地追寻知识的共振。”首批完成人力资源服务微专业学习的张茜是一名法学本科生,经过学科交叉学习,她感受到人力资源不是简单的“招人发薪”,而是通过系统性设计实现“人与组织”的共生发展,而法律正是这一过程的“安全阀”与“指南针”。
提供人力资源服务重庆方案
目前,全市拥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4010家,行业年营收突破1000亿元,促进劳动者就业或流动近1100万人次。行业发展各项指标在西部地区位居前列。
“人力资源服务业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市教委高教处有关负责人说,产业学院探索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推动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将行业标准、企业需求直接嵌入课程体系,将实现“产业需求侧”与“教育供给侧”的同频共振。
作为产业学院的共建方,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研究院将以联合解决产业发展难题、联合培养产业紧缺人才、打造高水平师资团队为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人力资源服务实习实训基地、引入真实场景教学、推行项目制学习、建立行业与企业导师制度等举措,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确保行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为人力资源服务业人才培养贡献生力军力量。
“重庆探索建设现代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学院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发展优势。”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京表示,下一步将切实抓好产业学院建设的各项工作,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贡献重庆方案。
原稿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