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8座车站全部封顶 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北延段迎新进展
轨道交通18号线北延段工程有新进展!8月29日,记者从重庆交通开投集团交通建设管理公司了解到,近日18号线北延段菜袁路站至黄沙溪站区间完成双线开挖。截至目前,18号线北延段已有7个区间完成开挖,全线8座车站全部封顶。

建设中的轨道交通18号线北延段。受访者供图
轨道交通18号线北延伸段东起小什字站,西至轨道交通18号线一期工程富华路站,线路全长约11公里,设小什字、凯旋路、十八梯、七星岗、重庆站、菜袁路、黄沙溪、大坪西8座车站。
据介绍,18号线北延工程穿越整个渝中核心区,沿线人口稠密、建筑密集,车站施工涉及管线迁改、交通疏解等难题,加之施工场地极其狭小,施工组织难度大、安全管控压力大。
“由于施工场地狭小,‘钢铁穿山甲’盾构机无法转身施展拳脚,机械开挖方式工效低、日均仅进尺0.5米,而且持续产生的振动噪音和粉尘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重庆交通开投集团交通建设管理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兼第二分公司总经理程波说。
如何破局?“我们联合参建各方力量,创新实施和推广应用精细爆破施工技术,给项目装上‘减震器’。”重庆交通开投集团交通建设管理公司负责人说,通过该项技术,项目攻克了轨道交通18号线北延段工程建设遇到的硬岩掘进、穿越闹市、施工扰民等诸多难题,为探索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新路径新模式积累了经验。
以菜袁路站至黄沙溪站区间为例,该区间距建构筑物基础最小距离仅7米,施工环境复杂,安全风险高、技术难度大。项目团队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应用精细爆破施工技术,实现了项目高效掘进。
得益于全线推广应用精细爆破施工技术,截至目前,18号线北延段项目全线8座车站全部封顶,9个区间均进入主体结构施工,其中6个区间实现洞通。
该线路建成后,将填补渝中半岛下半城轨道交通空白,串联化龙桥、大坪、菜园坝、七星岗、十八梯、凯旋路和小什字,进一步方便市民出行。
重庆秋季气候趋势预测出炉 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秋雨偏晚
8月29日,重庆市气象局发布重庆2025年秋季气候趋势预测,今年夏季(6月1日—8月28日,下同),重庆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高温偏重。
重庆市气象局预计,今年秋季(9—11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秋雨偏晚。长江以南地区有中度气象干旱,大部地区有4次强降温和3段低温阴雨天气。
夏季全市平均气温28.2℃ 较常年同期偏高
今年夏季,全市平均气温28.2℃,较常年同期(26.6℃)偏高1.6℃,35℃以上高温日数全市平均为43天,较常年同期(24天)偏多19天。
其中,出现7次高温过程(6月11日—14日、16日—18日、7月2日—8日、7月11日—8月10日、8月13日—14日、8月17日—22日、8月24日—28日),其中,7月11日—8月10日高温过程强度等级为特重,排名1961年以来第四位。
降水方面,降水量402.5毫米,较常年同期(478.0毫米)偏少16%,出现8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其中3次为暴雨天气过程),强降水较常年(9次)偏少1次,暴雨较常年(6次)偏少3次。
秋季全市平均气温19℃ 较常年同期气温偏高
根据预测显示,今年秋季,全市平均气温19℃,较常年同期(18.3℃)偏高0.7℃,较去年同期(20.6℃)偏低1.6℃。各区县平均气温在15~20.5℃之间,其中海拔较高地区为15~17℃,其余地区为17.1~20.5℃;大部地区较常年同期偏高0.4~1.2℃,较去年同期偏低1~2℃。

降水方面,秋季,全市平均降水量245毫米,较常年同期(275.2毫米)偏少1成,较去年同期(212.2毫米)偏多2成;各区县降水量为200~310毫米;大部地区较常年同期偏少1~2成;与去年同期相比,大部地区偏多1~3成。

此外,预计秋雨将于9月12日前后开始,较常年(9月7日)偏晚,秋雨量偏少1成,总体强度偏弱。
主要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趋势预测
1.有阶段性高温和气象干旱
预计9月上旬,大部地区有阶段性高温天气。9月至11月上旬,大部地区有气象干旱,长江以南地区可达中度,局部偏重。
2.有4次强降温天气过程
预计10月10日前后、10月19日前后、11月9日前后、11月23日前后,大部地区有4次强降温天气过程。
3.有3段低温阴雨天气
预计10月19日—23日、11月9日—13日、23日—27日,大部地区将有3段低温阴雨天气。
建议做好抗旱和森林防火等工作
做好抗旱和森林防火工作。秋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伏秋连旱风险和森林火险气象风险等级较高,建议加强蓄水保水、森林防火、人工增雨等工作,以减轻干旱损失。
加强电力保供调度工作。前期高温少雨和后期雨量偏少对水电供给产生不利影响,建议加强监测和电力保供调度工作。
加强抗旱保苗,合理安排晚秋生产。秋季重庆旱情持续,受旱严重地区应加强灌溉,减轻干旱对蔬菜、果树等作物的影响,抓住雨后墒情改善的有利时机,做好晚秋播栽。
公平、均衡、普惠、可及 重庆“十四五”民生措施破解群众急难愁盼

新闻发布会现场。第1眼TV-华龙网 李一鸣 摄
在“十四五”这五年里,重庆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出了哪些具体措施?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发布会上,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傅倩倩作相关解答。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傅倩倩回答记者提问。第1眼TV-华龙网 李一鸣 摄
傅倩倩表示,近年来,重庆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导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完善适应人口变化的公共服务配置和供给机制,积极推动公共服务随人走,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和认同感。总体来看,主要体现在“公平、均衡、普惠、可及”四个方面。
一是推动兜底性社会保障更加公平。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近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27.8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有序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残疾人“两项补贴”、优抚对象抚恤补贴等标准,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10万人,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
二是推动基础性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制定并动态调整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全面落实育幼、扶弱、居住、文体等9大民生领域85个服务事项,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衡。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就业、社保等领域32个协同试点事项实现同标办理。
三是推动普惠性民生服务更加优质。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5.2%。加快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区县域医共体实现所有区县全覆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一老一小”普惠服务,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提升至67.4%,每千人口托位数提升到4.3个,切实解决老百姓烦心事、揪心事。
四是推动多样化社会服务更加可及。统筹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引导养老、托育、家政等进社区,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积极打造高品质宜居生活,全市“四馆一中心”常态化免费开放、年服务群众超8000万人次,成功打造重庆马拉松等赛事品牌,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4.3%、人均预期寿命增至79.72岁,较“十三五”末提高1.87岁。
下一步,重庆将进一步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强“十五五”社会民生领域重点项目、重大改革、重要政策等谋篇布局,持续提升民生服务保障能力,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第二届“大田湾杯”成渝羽毛球邀请赛报名开启
继大田湾荧光跑、大田湾平板支撑挑战赛等活动之后,又一项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即将在重庆大田湾精彩上演。9月28日,2025年第二届“大田湾杯”成渝羽毛球邀请赛将在重庆市全民健身综合楼羽毛球馆举行。届时,来自川渝两地的羽毛球爱好者将齐聚大田湾,切磋球技、共话友谊。
本次赛事由重庆市体育局指导,重庆市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主办,重庆市大田湾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承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为川渝两地羽毛球爱好者搭建一个切磋球技、共话友谊的平台,推动川渝两地全民健身事业协同发展,积极服务现代化体育强市建设。
比赛分为两组。青少年组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参赛年龄14-17岁(2011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出生);成年人组为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参赛年龄18-40岁(2007年1月1日-1985年12月31日出生)。
每个单项限报64人(参赛名额有限,报满即止),川渝两地生活工作的羽毛球爱好者均可报名。报名时间为即日起至2025年9月14日18:00止。
通过“重庆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微信公众号推文即可报名,若在报名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可联系李女士19192360231进行咨询。
主办方介绍,羽毛球具有简单易入门、群众基础广、参与普及度高的特点,它不仅是一项竞技运动,还是一项适合全年龄段人群的健身活动。期待川渝两地的羽毛球爱好者们踊跃报名,在赛场上尽情挥洒汗水,展现运动风采,共同书写属于自己的羽球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