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AI成为光明科学城发展新看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0 00:14:00    

当前,人工智能浪潮奔涌而来,“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千行百业前景可期。深圳市光明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将人工智能列为战略重点类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已成为光明产业科技创新的新看点。

近日,《光明区关于推动人工智能和软件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印发。《若干措施》立足光明优势、特色,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和高质量发展,在强化智能算力平台建设、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等多个方面不乏看点。

人工智能为光明区战略重点类产业集群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不断突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成为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深圳市光明区正着力建设“一城三区”,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加快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核心承载区。光明区已将人工智能列为战略重点类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成为了光明产业科技创新的新看点。

2025年光明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光明区将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区,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聚焦算力、算法、数据、应用等关键环节,全面统筹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打造大湾区智能算力超级节点,促进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全栈创新。

近日印发的《光明区关于推动人工智能和软件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旨在通过有力政策措施,推动光明区人工智能、软件信息产业集聚和高质量发展。其中,人工智能尤为受瞩目。《若干措施》包括了六个方面22条措施,涉及培育人工智能生态、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壮大产业集群、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多个方面。相关支持措施原则上同市级以上政策可叠加享受。

打造算力高地,降低企业算力使用成本

人工智能的发展,算力是基础环节。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集中布局了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其中,鹏城云脑Ⅲ将于今年基本建成,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计划在今年全面点亮,将构建起智算、超算两个重大算力平台。尤其鹏城云脑Ⅲ的智能算力将可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光明科学城是深圳重点打造的算力高地。《若干措施》提出强化智能算力平台建设。为鼓励智算中心建设,对经光明区政府同意支持建设的智能算力平台,按审定总投入的5%,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每个平台累计不超过2000万元。为降低企业算力使用成本,对采购算力资源的企业,按年度实际采购费用的30%,最高600万元向采购企业提供算力券补贴,连续资助3年。

《若干措施》还支持人工智能企业、科研机构聚焦通用大模型、核心算法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联合实验室。对获得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资助的,按照所获资助金额的20%给予单个项目最高200万元,同一企业最高500万元的配套资助。对人工智能企业上年度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按年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0%给予奖励,每年最高奖励5000万元。

推动AI for Science,对科研机构费用给予补贴

“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千行百业前景可期,也正在掀起科学研究新范式。通过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来缩短科研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提升创新效能,已经逐步走进现实。

光明区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深圳湾实验室、深圳医学科学院、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等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高校布局在此,AI for Science对于光明具有重要意义。

光明区将致力打造AI for Science示范样板,加速推进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范式变革。《若干措施》鼓励光明区高校及科研机构围绕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基于光明区AI for Science平台开展科学研究,对采购AI for Science 配套服务的高校及科研机构按年度实际采购费用梯度给予补贴,其中,第一年按照80%比例,第二年60%,第三年50%,每年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资助,连续三年。

打造人工智能示范场景,给予供需双向支持

在打造人工智能示范场景方面,《若干措施》鼓励场景应用单位对接高水平的人工智能、智慧城市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打造标杆示范场景。每年遴选不超过20个具有行业引领的人工智能示范场景项目给予供需双向支持,对示范场景需求方,按照项目总投入(非财政投入)的10%,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对示范场景能力提供方,按照项目总投入(非财政投入)的20%,给予最高400万元资助。

《若干措施》支持人工智能“软硬”协同发展。对拥有人工智能自主知识产权,且销售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年度爆款智能硬件产品,按该产品年度销售额的10%,给予单个企业最高500万元资助。

此外,《若干措施》支持模型技术创新应用,鼓励区内企业与通用大模型厂商合作,围绕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文旅等重点领域应用需求和痛点,开发“垂类模型”。对形成 5个以上应用案例的“垂类模型”或“垂类数据集”的企业,给予一次性100万元奖励。

观点

组建联合实验室,推动AI for Science

对于光明区此次发布的《若干措施》,深圳市软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李航认为,《若干措施》既有对市级政策的继承,更结合了光明的特色,打造“生态+空间+金融+人才+市场”的政策支撑。比如,从算力等人工智能生态角度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光明区依托鹏城云脑Ⅲ、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构建“智算+超算”双引擎,可为大模型训练、科学计算和工业应用提供强大支撑。

李航建议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比如在前端创新上,支持组建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推动AI for Science在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采写:南都记者 王睦广

相关文章
AI画画写诗,版权算谁的?如何做好AI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AI画画写诗,版权算谁的?如何做好AI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直面AI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课题从检测睡眠质量的智能手环,到规划最快通勤路线的自动导航,再到高效便捷的扫地机器人……当下的日常生产生活中,人工智能无疑是消费者追逐的热点。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近日举办的2025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上,两组数据引人关注:一是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

2025-04-26 09:03:00

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4月16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合胜大鹅养殖合作社4万枚鹅蛋孵化出雏,在分拣、防疫、脱温后送到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家中。今年以来,集贤县以政策扶持、保险托底,结合品种定制饲养、鹅雏订单孵化、销售意向转定等定制模式,放大集贤大鹅产业品牌效应,完善大鹅养殖产业链条,推动大鹅养殖产业跨越式发展,带动农户增收

2025-04-26 06:59:00

广州科学城国际企业孵化器园区大党委揭牌成立

广州科学城国际企业孵化器园区大党委揭牌成立

近日,黄埔区联和街道党工委与广州产投集团下属科金集团共同成立中共广州科学城国际企业孵化器园区委员会(下称“园区大党委”),并启动园区大党委“智研”沙龙、政企联合调研等首批活动,全力打造全区“两新”党建新标杆。广州市国资委、黄埔区委、广州产投集团、联和街道党工委等相关领导及园区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近百

2025-04-25 13:15:00

存贷款增长15%!珠海金湾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

存贷款增长15%!珠海金湾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

4月24日,珠海市金湾区召开金融赋能金湾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宣布正式启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年活动,同时与多家金融机构签署《金湾区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年合作备忘录》,明确全年存贷款额增长15%的目标,重点推动科技、绿色、普惠、涉农等领域贷款。区委书记梁耀斌表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希望各大金融机构抢抓政策

2025-04-25 10:45:00

占比达60%!我国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

占比达60%!我国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

记者从2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获悉,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积极回应人工智能新领域、

2025-04-25 09:15:00

“心机商标”,谁来“下架”?

“心机商标”,谁来“下架”?

“买了‘去屑三分钟奇迹洗发水’,用后发现去屑效果一般,根本没有奇迹可言。找商家理论,对方说这款洗发水就叫‘去屑三分钟奇迹’。”这是北京市民刘爽前不久的一次网购经历。“你能想象吗,这款洗发水就叫这个名字。而我是把这个名字当成功效来购买的,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被这个名字忽悠了。”刘爽对采访的《法治日报》

2025-04-25 07:33:00

人工智能专利赛道,中国交出惊人答卷!

人工智能专利赛道,中国交出惊人答卷!

4月2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中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有关情况。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发布会上介绍,2024年,我国授权发明专利104.5万件,核准注册商标478.1万件,登记著作权1063.1万件,认定地理标志产品36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125件,授予农业植

2025-04-24 18:57:00

上海:到2027年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左右

上海:到2027年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左右

【大河财立方消息】4月24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上海市关于加快培育商业航天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到2027年,上海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左右。标志性产品产业化规模放量,商业火箭总装制造能力每

2025-04-24 14: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