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银发经济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近日,民政部新闻发言人李婉丽介绍民政部近期在养老服务领域部署开展的重点工作时表示,今年,中央财政投入3亿元专项引导资金支持助餐服务,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持续健全。积极推动银发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也能带动相关产业升级,为经济的持续增长贡献力量。
聚焦需求,不断优化养老助餐服务
40多个就餐位几乎座无虚席、十几种荤素菜品琳琅满目、价位从3元到15元分为6个档位……这是上海光明邨大酒家开设的首个社区助餐点的真实情景。“我们的助餐点每天中午大约服务260位老人,目前,我们也在考虑进一步优化服务内容,比如增加晚餐供应,以及在上海市黄浦区其他街道开设第二家社区助餐点。”上海光明村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晨介绍说,该助餐点的运营模式是由街道提供场地和设施,企业负责菜品供应与服务保障。
目前,上海正全力推进老年助餐服务提质扩容。根据上海市发布的《关于推进本市老年助餐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计划至今年末,上海社区长者食堂达到400家、老年助餐点达到2000个,老年助餐服务能力达到日均25万客。
作为河南省加快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工作的缩影,濮阳市通过创新模式破解服务难题。谷金楼镇形成“1个中心食堂+N个助餐点”的网格化服务体系,具备统一制餐、分餐配送、服务就餐等功能,实现了成本控制与食品安全“双保障”。清丰县韩村镇西赵楼村的老年助餐点采取低价有偿、分段收费的模式:60岁至69岁老人每人每天7元;70岁至79岁老人每人每天5元;8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天4元;向50年党龄以上的老党员和困难、残疾老人定期赠送饭票。华龙区蓝天幼儿园转型探索“老幼共托+助餐”模式,改造校舍设36张养老床位,利用现有厨房开设“幸福食堂”。目前,该“幸福食堂”助餐服务已覆盖社区83位老人,价格低于市场价30%。
在湖北省襄阳市,养老助餐已从“解决吃饭问题”向“构建综合养老场景”升级。襄阳市15家食堂已升级为多功能“养老驿站”,嵌入卫生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及精神文化服务。智慧技术的应用更为养老服务增添保障,“刷脸就餐”系统能自动捕捉老人就餐频次,对3天未出现者启动预警。驿站同时化身“精神家园”,依托“进一扇门、享全服务”理念,建成区级老年大学1所、街道老年大学7所、社区教学点17个,吸引超1.5万名老人参与。截至去年底,全市运营助餐点已达120家,惠及超17万老人。今年,襄阳锚定市县中心城区社区100%覆盖老年助餐服务的目标,推出一揽子深化举措:依托智慧养老平台实现全流程追溯与健康管理;改造20个农村互助照料中心,盘活闲置校舍、村部转型养老驿站。
养老助餐服务既是老年人关切的生活小事,更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监督机制的完善是做好养老助餐服务的关键。“养老助餐项目如何选址?”“饭菜价格是否亲民?”“送餐服务如何保障?”“食品安全怎样监管?”……为全力推进养老助餐项目建设,甘肃省兰州市人大常委会督办组对项目进行现场视察检查,综合分析研判项目阶段性完成情况,并对没有按照规定时限推进的项目及时予以督促。对问题困难较多、进展缓慢的项目,组织责任单位、实施主体等进行专题会商,提出推进意见,确保监督成果转化为民生实事项目成效。通过“会场听汇报”与“现场看进展”的督办模式,保障养老助餐项目高质量落地。
“当袅袅炊烟升腾在街巷社区,幸福食堂承载的早已不只是饭菜的温度。”业内人士指出,如今,老年助餐服务已突破单一的餐饮功能,成为串联适老化改造、集中配送、智慧养老技术应用等的“连接器”,在满足养老需求与激活银发经济潜能之间架起桥梁。
完善配套,拓展养老服务消费新业态
今年,全国多地将养老服务列为省级民生实事。湖南提出建设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点500个、老年人“时光守护”床位2000张,广东提出开展养老服务人员培训超5万人次,山西提出新建改造50个社区养老工程、50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一系列举措的背后,是我国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据测算,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到2050年将达到49.9万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刘明表示,银发经济前景广阔。“从需求变化看,老年群体规模不断上升,释放大量老年产品和服务需求。从产业发展看,银发经济促使各产业为老年人创新、创造更多的服务产品,为老年人服务注入了新的动力。”
“百姓养老关注点就是银发经济发力点。”在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看来,对于老年人来说,应当分层满足他们的养老需求,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对于产业而言,应在盘活存量资源的基础上,用科技赋能产业升级,用金融支持产业发展。“要共同呵护银发经济的发展,不断增进老年人的福祉,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为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加快发展银发经济,民政部、商务部定于今年7月至12月举办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推动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
“我们将指导各地创新形式组织开展本地区‘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充分挖掘中秋节‘团圆安康’、重阳节‘敬老爱老’等传统节日内涵,依规举办养老服务领域博览会、展销会等,争取培育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标志性老年产品用品市集和康复辅具精品展区。”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孙文灿表示,民政部将提升服务质效,深入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鼓励各地优化补贴申领流程,通过线上“一键申请”、线下社区代办等方式,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精准覆盖更多老年人。鼓励各地通过“硬件升级+智慧赋能”,推动老旧家具更换与智能家居配置相结合,助力老年人实现从传统居家养老向智慧养老迈进。
“在加大服务供给方面,将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在消费季期间,围绕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推出衣、食、住、行、用、医、养、乐等产品及服务,满足老年人高品质晚年生活的需要。支持各地开展养老机构开放日、试住体验等活动,助力老年人更加便捷地了解养老服务。”孙文灿说。
当前,银发经济的市场和产业还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如何挖掘养老市场的增长点,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产品?国融乐养健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晓凌说,许多陆家嘴商圈商户主动找到他们,希望筛选一批适合老年人价格预期和消费需求的产品进行推介。于是,他们在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开设了“银发超市”,展示他们的选品结果,并指引老人到有保障的商场进行购买。此外,他们和多家银行也建立了深度合作,主动在大堂宣讲康复辅具的国补政策、适老化产品。“为老服务再也不是放一副老花镜或者放大镜这么简单,而是主动挖掘渠道和需求,提供更多适老化的产品。”
孙文灿表示,将支持各地引导养老服务和老年产品用品企业利用直播带货、达人探店等方式灵活营销,鼓励打造定位服务中老年人的专属直播间。支持在养老服务机构、文博场馆、景区、街区等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组织开展“银发游园会”等活动,大力推动康复辅助器具进社区、进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