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全球天气不太安分、地震活动也引发不少网友高度关注的同时,太阳活动也恰好来捣乱了——在北京时间2月18日凌晨,一次最高等级的X级别耀斑爆发,并伴随着日冕物质抛射(CME)事件,已让美国加拿大等地极光大爆发,美国阿拉斯加因为猛烈爆发的极光一度天地变色。

一、又有日冕物质抛射事件瞄准地球
而实际上,近期的太阳活动已经十分活跃,并且不断走进我们的视野中——在不久前X级别耀斑爆发后,2月25日又发生了一次M级别耀斑爆发,虽然没有达到最高的X级别,但因为此次耀斑爆发正对地球,而且被认为很可能再次产生了扑向地球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因此再度引发了不少国外学者的关注。

一些分析指出,此次日冕物质抛射事件可能会在2月28日前后再次抵达地球,而且可能会给地球带来更加显著的影响。

日冕物质抛射事件(Coronal Mass Ejection,CME)是指太阳日冕中巨大的等离子体团被释放出来,并以极高的速度向外喷发的现象。这些等离子体团通常由氢、氦和重离子等元素组成,其速度可以达到每秒数百到数千千米。CME通常在太阳表面上的磁活动达到高峰时发生,这些巨大的磁活动会导致太阳的磁场瞬间重构,从而释放出大量的能量。CME的释放通常伴随着日冕中的闪耀和射电暴增强。如果地球恰好在CME的路径上,这些等离子体团会撞击地球磁层,并产生一系列的磁暴和极光现象。这些磁暴和极光不仅会对人造卫星和空间站造成影响,还有可能对电力系统、无线通信和导航系统等地面设施造成损害。

二、太阳活动新周期到来
毫无疑问,近期活跃的太阳活动事件,显示出目前太阳已处在全新的第25周期中,并且正逐步走入太阳活动极大值。太阳活动周期(Solar activity cycle)是指太阳磁场活动的周期性变化。这个周期大约为11年,从一个极大值到下一个极大值的时间为约11年。太阳活动周期是由太阳自身的磁场变化所驱动的,周期性变化主要表现在太阳黑子数和日冕物质抛射事件的数量和强度上。在2017年后,太阳活动逐渐归于沉寂,正是开始进入两次活动周期的过渡低谷期,如今太阳活动逐渐活跃,显示出全新的第25周期已经启动。

太阳黑子是指太阳表面的暗斑,是太阳上的磁活动区域。太阳活动周期中的高峰期通常伴随着大量的太阳黑子出现,而低谷期则相对缺少太阳黑子。此外,在高峰期,日冕物质抛射事件的数量和强度也会明显增加,这些抛射事件会释放大量的能量和等离子体团,对地球磁层和大气层造成影响。

而且从目前的观测上看,在太阳进入第25周期以来,太阳活动的增加相当明显。观测数据认为,新的第25周期将略强于第24周期,本月平均太阳黑子数接近 140,而且从趋势上看,不排除有比预期活动更强更活跃的可能性。

三、太阳活动会让地球更热吗?
太阳活动周对于普通人的生活影响大吗?一般情况下并不算大,甚至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太阳活动会对卫星系统、电网系统等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甚至会对其造成严重破坏,从而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比如导致手机信号变弱或丢失、无法使用导航等。例如,1859年的卡林顿太阳耀斑事件严重破坏了当时的全球电报网络,让人类第一次认识到太阳活动对地球空间环境的影响;1989年3月,狂暴的日冕物质抛射引发了极强的地磁爆,导致加拿大魁北克省电网在90秒内全面瘫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亿美元;2003年10月的重大太阳活动事件,造成全球范围短波通信中断,超视距雷达、民航通信中断,瑞典电网中断1小时,全球定位系统导航出现故障,多颗科学卫星数据丢失等。

那有的网友也要问了: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活动进入活跃期,地球会不会变得更热?难道2022年我国的超强热浪只是开始?虽然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提供的热量是维持地球温度的重要条件,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太阳活动存在的强弱周期,会对地球的温度产生影响,在太阳活动极小期,地球也要相应进入小冰期。但实际上,观测数据指出,在太阳活动的峰值年和低谷年,太阳辐射只有1W/m²的改变,相对总体(约1367W/m²)变化不到千分之一,换算成对全球温度的影响大约只有0.1摄氏度左右,这种程度的影响远不如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等地球气候系统内部事件的影响大。因此,比起天气更热,大家更需要关注的是通讯、电力和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