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风一词的由来,一直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金门民俗学者黄振良兄认为,“台风”一词与闽南话“风筛”有关,原话如下:
“台风在闽南话叫风筛,是因为这种风形成后,中心有一个台风眼,四周的风呈螺旋状,往中心吹,就如同手捧着筛子筛谷物一般,所以叫风筛或筛风,后来推行简体字把“颱”字简化为台,不是台湾特有。------ 中国的許多东西来自老祖先的智慧,老祖先也许没读过书,但他们懂得观察分析,并流传后世。只是不懂得写成文字供作依据,但不表示他们没有智慧。”
这是一种在闽南民间较为流行的说法。
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很正常,就我个人而言,更倾向于台风的“台”指“太”,也就是极其大,譬如太阳的“太”,太阴的“太"。
清初王士禛是位很有趣的人,写过一本很有趣的书叫《香祖笔记》,书中卷二写道:“台湾风信与他海殊异,风大而烈者为飓,又甚者为台。飓倏发倏止,台常连日夜不止。正、二、三、四月发者为飓,五、六、七、八月发者为台。九月则北风初烈,或至连月,为九降。过洋以四、七、十月为稳,以四月少飓,七月寒暑初交,十月小春天气多晴暖故也。六月多台,九月多九降,最忌。台、飓俱多挟雨,九降多无雨而风。凡台将至,则天边有断虹,先见一片如船帆者曰破帆,稍及半天如鲎尾者曰屈鲎。土番识风草,草生无节则一年无台,一节则台一次,多节则多次。飓之名以时而异,正月初四日曰接神飓,初九日曰玉皇飓,十三日曰关帝飓,念九日曰乌狗飓,二月二日曰白须飓,三月三日曰上帝飓,十五日曰真人飓,念三日曰马祖飓(真人多风,马祖多雨),已上春三月共三十六飓,此其大者。四月八日曰佛子飓,五月五日曰屈原飓,十三日曰关帝飓,六月十二日曰彭祖飓,十八日曰彭婆飓,念四日曰洗炊笼飓,七月十五日曰鬼飓,八月一日曰灶君飓,十五日曰魁星飓,九月十六日曰张良飓,十九日曰观音飓,十月十日曰水仙王飓,念六日曰翁爹飓,十一月念七日曰普庵飓,十二月念四日曰送神飓,念九日曰火盆飓,念四日已后皆曰送年风。(按升庵先生云飓当作〈风贝〉,音贝)”
“大而甚”其实就是极其大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