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这个时候,茄子就会成为花芽餐桌上的C位,凉拌茄子、肉末茄子、鱼香茄子……百吃不厌。

不仅味道鲜美、做法多样,茄子的养生好处也很多,是中医专家和营养专家都十分推荐的食材!
①中医认为茄子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有活血、清热、消肿等功效,适合燥热的夏天。
②茄子中的维生素P含量高达750mg/100g,有助于增强毛细血管弹性,保护心血管健康。
③茄子中含有皂苷,能帮助合成高密度脂蛋白,预防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和动脉硬化,有利于降脂。
④茄子中所含的花青素、维生素C等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能延缓衰老……
但“菜红是非多”,最近花芽看到有人说“茄子中含有毒物质,会伤害胰腺,诱发胰腺炎”,这是真的吗?
茄子是胰腺炎的“催化剂”?
其实这种说法起源于茄子中的一种物质——茄碱。

图源@央视网
1.什么是茄碱
茄碱也被称为龙葵碱,广泛存在于茄子、土豆、番茄等茄科植物中,它是一种糖苷生物碱毒素,可以帮助植物抵抗外界微生物和动物的侵袭,因此对人也有一定的毒性。
主要表现在对胃肠道的刺激上,如果人体摄入过多,可能会引发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这与急性胰腺炎的症状相似,所以就有了“茄子是急性胰腺炎催化剂”的说法。

并且虽然茄碱会损害健康,但我们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茄子中茄碱含量非常低,每百克紫茄子中只有大约4毫克的茄碱,大约要吃掉一斤茄子,才会有以上症状。
由此可见正常情况下,茄子本身是不会存在安全性风险的。不过我们在烹饪茄子的时候还要注意,如果方式不当还真的可能引发急性胰腺炎!
2.烹饪方式不对,危害胰腺
茄子是有名的“吸油菜”,内部疏松多孔,如同海绵一般。在炒制的过程中,其中的水分会随着温度升高快速蒸发,大量的油脂就会乘机进入,往往一盘炒茄子要半盘油,不然就会干锅。

而油脂消化离不开胰腺分泌的胰液,过多的油脂摄入会使胰液分泌过度旺盛,促使更多胰蛋白酶原及脂肪酶原被激活。一旦数量过多来不及排出,就可能导致胰液反流,造成胰腺自我消化,引发急性胰腺炎。
特别是本身就有高血脂的人,如果还大量吃这种“吸饱”油的茄子,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更高。
三种省油法,健康又美味
如何烹饪才能让茄子少吸油呢?花芽给大家找到了三种省油的做法,健康又好吃。
1凉水浸泡
冷水浸泡可以加快茄子细胞壁的软化,减少茄子的吸油量。
酱烧三宝
做法:
①姜去皮切末,苦瓜去除白瓤,杏鲍菇、茄子切条,在冷水中泡30分钟。
②杏鲍菇、苦瓜、茄子入锅煎制,炒熟盛出。
③两勺香油,大量姜末煸香。加入两勺甜面酱,两勺生抽,适量黄酒调味。
④加入蔬菜翻炒,加水盖盖烧制三分钟,调少许老抽即可出锅。

2食盐腌制
食盐会破坏茄子的果肉细胞,使其坍塌、收缩,再次烹饪时不会吸取大量油脂,还不需要另外加盐了。

清酱茄子
做法:
①茄子切滚刀块,撒上少量盐腌制5分钟,然后挤出水分。
②锅中倒一勺油烧热,放入茄子盖盖焖至起焦壳。
③加入泡好洗净的干香菇、葱姜末和酱油,倒入玉竹煮过的水,开锅后调小火盖盖焖30分钟。
④出锅撒上生蒜末即可。

天热易上火,玉竹养阴清热、补虚,搭配茄子好吃不上火。
3晾晒蒸发
茄子切成想要的形状后,放在有阳光的地方晾晒1~2个小时,待茄子中的水分蒸发一部分,再用来做菜,吸油量能少一点。

“毒”茄子
做法:
①黄豆泡在水里20小时后,下入大料水中煮20分钟左右,煮到脱皮。
②茄子切块,放太阳下暴晒至干瘪。
③晒好的茄子放入锅中煮至微微软烂,用盐、酱油、蚝油调味。
④茄子上铺葱花和香菜,泼上热花椒油即可。

茄子有一宝,不要浪费了
除了茄子肉之外,茄子身上还有一个养生的好“宝贝”——茄子蒂,它可是一味不可多得的中药,千万别随便当垃圾扔掉了哦!

茄子蒂就是连接茄子把儿和茄肉的托儿,中医认为它有很好的清热降火功效。
当出现牙龈出血、常流鼻血、全天手脚心热等症状时,都可以试试茄子蒂煮水喝,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和白茅根搭配,效果更好。

茅根茄蒂汤
做法:茄子蒂、白茅根各取15~20克,加水煎煮15分钟,取汤汁饮用即可。
禁忌人群:两种药材都偏凉,体寒、阳虚、畏寒、怕冷的人群不适合。